新华网石家庄12月12日专电(记者 曹国厂)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河北省唐县都亭村发掘一处西汉遗址时,揭露出能够完整地反映陶器制作流程的西汉时期制陶窑场,三座保存基本完好的窑内烧制的器具已经高温烧结,部分呈流化状。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充分证明我国北方既是制陶业的发源地之一,也间接证明是制瓷业的发源地之一。
根据文物考古惯例,专家已经把这个窑址命名为“都亭窑”。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都亭遗址考古队领队孟繁峰说:“都亭窑不同于以往发掘出的西汉时期制陶窑址,它属于高温窑,从窑壁上烧结的状态和所烧器具的高硬度状况分析,其窑温至少在1100℃以上,而普通的土陶窑温只有800℃-900℃。”
孟繁峰告诉记者:“以往考古发掘出的西汉时期窑址很多,但是像都亭窑工艺流程如此完整、结构如此成熟的窑址却没有发现过。都亭窑的发现,反映出我国北方是陶瓷发源地之一。”孟繁峰把都亭窑称为“陶瓷制作史上陶窑向瓷窑转变过程中的定型窑”。这一形制的窑自西汉一直沿用至明清,现在我国采用传统手工作坊生产陶瓷的企业仍沿用都亭窑的形制。
记者在都亭窑发掘现场看到,陶器制作过程中的取土、和泥、陈泥(陶器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工序,作用是使粘质的陶土变得细腻光滑、可塑性更强)、制坯、晾坯、装窑、出窑等一整套工艺流程依然一目了然。
孟繁峰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专家提出我国北方也是瓷器发源地,但由于没有实物依据,瓷器起源于南方江浙一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专家介绍说,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改变天然物质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目前这项发现已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