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在这100多年里,诺贝尔科学奖所奖励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类在同时代科学探索上的最伟大成就,成为展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窗口。这两天,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云聚北京,共同研讨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不失为一次难得的科学盛会,也是对中国科技界向国际最高水平冲击的又一次推动。
诺贝尔奖是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进步水平的肯定。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世界级重大突破,需要研究人员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社会氛围。当今时代,我们的研究基础和条件更加坚实,我们的研究土壤和环境更加肥沃,事实上,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已经接近现有的创新型国家群体,我们坚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诺贝尔奖体现了对科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尊重。我国现存的科学发展环境还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对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研经费分配分散重复,科技管理行政化的现象,不利于科学研究活动和能量的最大释放。科学界论资排辈现象影响了青年科学家的脱颖,也影响了探索性的科学发现活动,这些都为我们提出了不断改进的空间,也是中国科技界进军诺贝尔奖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中,中国“零诺奖”问题与“李约瑟难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今天,经过28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科技人才群星灿烂,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中国科学家正在通往诺贝尔奖的道路上奋力登攀。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中国的科学家们,努力吧! (评论员胡钰)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