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更好的配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北京市科委设立了“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和机制创新,集成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的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数据和文献资源、科技成果、科技网络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等科技条件资源,通过试点平台示范带动科技条件资源建设,从而为首都及周边区域的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主题计划实施以来,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推动科技条件开放共享。北京市科委着力通过机制创新推动资源的开放共享,使科技资源对外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1997年市科委就成立了北京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涵盖了18个部门,37个单位,总价值3.43亿元。2005年入网仪器共承担对外检测任务3457项,检测样品63557个,对外提供服务达74359机时,检测收入1515.41万元,比上年提高37%。
二、完善科技条件法规建设。1996年北京市科委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此后,又依法制订了《北京市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与之配套的管理规范,初步形成了实验动物的法制化体系建设。
三、健全网络保障体系。北京市科委的政府网站“北京科教信息网”作为科技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通过先进可靠、标准化的技术,以联合共建的方式建成了一批有关技术市场、科研条件、人才交流、创业服务、科技咨询、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专门站点,形成了支撑北京科技工作的网络保障体系。
四、创新试点平台机制。北京市科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在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建立了7家试点平台,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条件平台的运营机制,对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科委积极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市场建设,成立了一批具有技术转移功能的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发挥了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资本等要素的配置作用,搭建并营造了良好的技术产业化的渠道与氛围,成为科技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