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解放后历次对外战争,解放军都是在“忍无可忍”情况下进行反击的。有朋友就拿这“忍无可忍”来做文章,认为是被人欺负了,战略保守,应该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先发制人。可我人民解放军是仁义之师、正义之师,岂能率先挑起事端?岂能像美国那样,动不动就实施假想防卫?但也并不能据此认为解放军窝囊和无能,实际上解放军采取了一种中国功夫高手常用的“后发先至”战略。即敌挑衅出招(抓胸口、推搡),我先忍让,甚至示弱,在忍让其间迅速做好战争准备,然后择机发起猛烈攻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被动迎战,结果战争主动权被我拿到,且不论结局如何,我军已抢得真正的先机。不信咱们就来分析中国解放后对外的几次著名的战争。
1、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后,战争是在朝鲜半岛进行的。美军只在鸭绿江边向中国挑衅,并没有大规模进攻中国。即便是美国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并制定了进攻中国的计划(假设),也要做一定时间的休整和补充,准备好才能对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在只有挑衅、威慑而无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毛泽东却审时度势,作出了出兵朝鲜、与美国作战的决定,秘密派遣志愿军进入朝鲜,伏击了乘胜追击的美、韩联军。数十万志愿军入朝参战,大大提升了战争的规模,也大大出乎美国的预料,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
2、对印自卫反击战
面对印军的挑衅和蚕食,我军采取主动后撤脱离接触的忍让举动,在外交上也做耐心地劝说工作,意图以谈判来解决争端。这给印度造成了我好欺负的假象,加上印度背后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撑腰,而我国又处于困难时期,故印军并未把我军放在眼里,挑衅与蚕食变本加厉。印军虽在边境屯有重兵,但因没有对解放军的反击决心和反击时间、力度作出正确判断,其部队并没有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从后面爆发的战争来看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忍让和力图和平解决争端期间,我军已经秘密做好发动反击战的准备,发起攻击之前甚至把一个师的兵力潜伏到前沿而印军都没察觉。结果印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军,功与守的态势很快被转换(原先是印方处于攻的一方)。当印军想调集重兵进行抗击时,我军却见好就收,撤出战斗,退回控制线,令印军大败亏输,想反击报仇却有力使不出,也没了那个胆,难受了几十年。
3、珍宝岛战役
在这次边境争端中,解放军开始仍采取忍让、避免冲突的策略,使苏军变得更肆无忌惮。我军又是秘密地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对苏军巡逻队进行了伏击,发起了战争。从后面苏军慌忙增援的情况来看,他们显然对这次伏击缺乏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苏军虽出动了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但偏偏被我军缴获去一辆,占了些许便宜却又吃了一个大亏。经过一番较量,苏军认识到我军的战斗决心,没有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报复行动。
4、对越自卫反击战
又是挑衅和蚕食,又是忍让和准备。照理说,越军只是小规模袭扰和蚕食,我军应对应以小规模的边境战争,教训对方一下,收复失地即可,结果我军出动了几十万部队,打进越南境内纵深几十公里,大量杀伤其军事人员,摧毁大量国防和生产设施,威胁到其首都河内,反击战的规模大大超出了常理。
分析以上战争,可以看到,虽是敌人搞起了摩擦,但主动进攻的却是我军,是我军主导了战争的规模和列度,是我军抢得了与对方作战的先机,这与“先发制人”并无巨大差异(因为也可以说是我军真正发动了战争),而在国际道义上又比“先发制人”更让人容易理解。
从这几次战争来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其实是一支富有攻击性而且敢于作战的军队。有一些朋友对我军与强国军队对抗表示担忧,还以伊拉克、南联盟等国家为例,认为我军在强国军队的打击下很快崩溃。其实且不论这些小国是没有卫星飞船的小国,论军队的强大和攻击性,解放军是不会象他们那样坐等(其实其实力和勇气不足只能让他们坐等)强国军队做好攻击的准备的,说不定是我军趁其准备尚不足(就算是超级大国,要发动大规模战争也需要相当长的军事准备时间的,两次打伊拉克和打南联盟就是这样)而率先发动大规模闪电战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