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常常是消费投诉的“重灾区”。本来是小问题,拿去维修却越修越坏,因此消费者轻易不敢将家电拿去维修。
除了平板电视,在其它家电维修领域,同样存在一些较普遍的问题。简而言之,可归纳为三大惯用伎俩。
偷梁换柱
吴小姐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突然黑屏,送去维修。几天后,店方说修不好,吴小姐只好拿去另一家店修。拆开电脑后发现,好几个新零件被换了,已无法维修。
此类事件多发生在崭新或进口的家用电器上。贪心的修理工偷偷拆下价格贵、质量好的零件,换上廉价的旧零件。
如此偷梁换柱,零件源源不断,自然“财源广进”。
因为要“换”得天衣无缝,店方通常需要时间做调试。因此,他们惯用的伎俩往往是,让顾客留下机子“观察几天”,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动手”。通过“狸猫换太子”,留下“真品”,供日后高价出售。
小题大做
江先生的洗衣机“罢工”后,他跑了3家维修店,每家店都列出一大堆故障,开价分别是500元、400元、250元。最后,他托朋友以“成本价”修好,才花了30元。
这些不法商家,善于寻找种种借口,开出高额的“技术服务费”。明明是小毛病,花几元钱就能解决,却偏说是大问题,必须“反复检查”,还要“好好修一下”,最后开出一长串维修清单。
比如一台电视机没声没影,打开一看是保险丝烧了,修理工却用万能表装模作样地测试一番,然后说是高频头坏了。这样,价值几角钱的保险丝,“身价”立刻翻了几十个跟头。
由于消费者大多是外行,这种伎俩常都能得逞。
越修越坏
孟先生家的冰箱刚从维修部取回3天,又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根据约定,同一处故障可保修半年。但检测发现,原来的故障已修好,要解决新故障,必须再交钱。
一些修理工趁客户不注意,随意制造故障,“自毁自修”,然后索要高额维修费。有的甚至在家电上“预留”故障,表面看似修好了,但过不了多久,又“旧病复发”,反而越修越坏。但只要再找到他,立刻“手到病除”,还能落个技术高明的名声。
这样的不法商家为数不少,以杂牌小店居多,经常打着“廉价”的幌子。事实上,他们从不考虑信誉,存心留下“伏笔”,以便日后有“回头客”,捞一笔算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