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不明白为何成二流演员?
有内地“男一号”之称的姜文沦落为二流演员?学者张结海日前发表文章,指出已经公演、正在拍摄和准备拍摄的可能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电影中,都看不到姜文的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的港台男明星。
不只是姜文,陈道明、陈宝国等被公认演技出色的演员也在众多商业大片中扮演配角;而黄磊也因知名度不够落选即将开拍的《梅兰芳》。“国际知名度”已成为内地男演员发展的瓶颈。
“男一号”们大片中当绿叶
尽管张结海“二流演员”的说法显得片面,但纵览近年来的国产大片,男主角常常被港台男明星占据,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例如《英雄》中的李连杰伦,吃香的都是“外来户”。
而还在拍摄制作中的《色戒》《投名状》《赤壁》,港台男演员再次占据演员表首席,内地男演员大都充当绿叶的角色。不论是《无间道》中的陈道明,(blog)和“黄金甲”中的刘烨,其表现大都限于角色篇幅,演员发挥余地不大。
据张结海分析,内地男演员缺失的不是演技而是知名度。他正在进行的一项“西方女人眼中的中国男人形象”研究显示,内地男演员在知名度这项指标中“惨不忍睹”,连其中的佼佼者姜文,在西方女观众中的知名度也几乎是零;排在知名度榜首的清一色是成龙、周润发等香港演员。
为市场舍演技求名气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石川表示,目前华语大片走的都是高投资、大制作的路线,例如陈可辛的《刺马》和吴宇森的《赤壁》,分别以投资40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的数字刷新了国产大片的投资纪录。如此巨大的投资仅靠本土市场难以收回,必须两条腿走路,另行开拓海外市场,因此在演员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观众的熟悉和喜爱度,对演技的要求反倒是次要的。
华语片的海外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地区,而这正是香港电影传统的“势力范围”。香港演员凭借着港产电影在繁荣时期打下的市场基础,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自然比内地演员更有优势。
石川指出,过去往往将电影看作是艺术创作,挑选演员首要条件是与角色符合;而现在的商业大片则是商业项目,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从市场角度来考量自然会“舍内地转港台、舍演技求名气”。“这也是为什么网上对林志玲扮演小乔、金城武出演诸葛亮反对声一片,制片方仍‘一意孤行’的原因了。掌握发言权的是资本力量,我们仍用传统艺术创作的角度去看,就会产生误读。”
重演技更重包装
业内人士指出,内地男演员缺乏国际知名度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内地演员讲求的是演技精湛。而香港演员有专业经纪公司对其进行形象定位和策划包装,通过一系列影片打响知名度,注重开发其商业价值。
相对男演员,内地女演员“觉悟”较早,如章子怡、徐静蕾、周迅都早早杀入国际市场,因此,目前华语大片常见的“最佳组合方式”,是港台男演员加内地女演员。随着华语电影“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内地男演员们要摆脱整体沦为“配角”的尴尬处境,除了在演技上加以磨练外,不妨向章子怡们取取经,尽快接轨国际化的运作方式,改变当绿叶的处境。(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