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优质小生之现状篇
从《赤壁》、《刺马》到最近《梅兰芳》定了黎明演,一路以来的选角换角或许已经透露出几分现在的中国影坛,缺少真正具有号召力、演技又过硬、年龄在30岁左右的实力偶像小生。现在真有票房保证的男星,是刘德华、周星驰、成龙,但这几位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名的。所谓有票房保证,必须是只靠你一个名字就能保证多少数字以上票房的,比方说像在90年代,刘德华三个字东南亚的片商就会预支款项给你,所谓可以用来卖埠的。但你不能期望十年后还靠刘德华当顶梁柱,成龙和李连杰是打星,打星也是惟独他们这一代才有的产物。而且这其中三位都是港星,李连杰也是从香港发展到好莱坞,这就说明内地和台湾的电影产业结构问题相当之大,而今后继无人则是因为港片凋零。当然,现在已不仅仅是港片的问题。
妻夫木聪、罗曼·杜里斯、曹承佑、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杰克·吉伦哈尔是世界影坛上可作为参照标准的实力偶像派。CFP供图 新京报制图/刘刚
国内现状:明星不够号召力
《赤壁》和《梅兰芳》的换角都和梁朝伟有关,他又是刚刚演完《色,戒》,梁朝伟仿佛是现在实力派的代表,金像影帝拿到手软,但真正谈到票房保证,并不那么确凿。《梅兰芳》选黎明,肯定大家都不看好,但试问一句,在梁朝伟推辞了以后,到底还有谁能演这个角色?先不谈票房号召力,仅从实力角度论,手指头掰掰都有限。葛优算是响当当的实力派,但跟偶像的要求南辕北辙,票房号召力上也相当值得商榷。
内地市场往往在靠导演卖,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名字一挂是金字招牌,演员倒反而成了附属。明星制问题虽然多多,像临近的韩国电影人总在抱怨明星增加了预算,但我们的明星没有号召力,问题恐怕更大。
现在30岁左右的男星,首先过不了的恐怕就是票房号召力这一关。金城武在《赤壁》和《刺马》里都有演出,帅的程度是足够偶像了,但以金城武除了有电影上映之外绝不在国内曝光的低调,真能带来多少票房呢?张震是一直很被看好的,走的也是明摆着的实力路线,但他如果有足够的号召力,那么《吴清源》也就不会一直迟迟不能面世了。
刘烨算是内地好歹能拿得出来的小生,但你只要看看张艺谋和陈凯歌给他安排的角色都是戏份不少的配角,你就知道他能当演技派来用,但离顶梁柱,还有不小的距离。香港的吴彦祖、古天乐等等,走势不错,但和当年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等最当红的时期比,差距实在是太大。这还仅仅是考验偶像的票房保证,如果再加上演技实力这一指标,应声倒下的恐怕又得超过三分之二。
放眼海外:票房、演技、国际性缺一不可
如此看来成为实力偶像派是相当难的,然而放眼世界,却总有相应的明星跃入你的眼帘。今年在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亮相的墨西哥演员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墨西哥影史上票房纪录排入前十的好几部都是他主演的,比如《你的妈妈也一样》、《爱情是狗娘》等等,他的气质、演技、票房号召力等等综合指标都达到了国宝级,并且在国际成长性这一点上他也是实力偶像派里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法国的罗曼·杜里斯近年也一直在偶像和实力兼收并蓄的道路上前进,《绅士大盗》这样成功的商业片和《我心遗忘的节奏》这般考验演技的作品不断出现在他的代表作里。至于被整个好莱坞看好的杰克·吉伦哈尔,他既偶像又实力的外貌简直注定了前途无限。
韩国有曹承佑作为代表,《马拉松》那样艺术气息浓厚的电影因为他可以保证几百万人次的观影人数,去年的《老千》是一部时长两个半小时的黑帮类型片,也获得了800万人次的观众,实力方面曹承佑在年轻一代中是出类拔萃的。妻夫木聪是日本国民好感度最高的小天王,也许在国际性上不如其他几位,但是他在本国的号召力是不用怀疑的。
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这几个国家的电影工业都是比较自成一体的,好莱坞当然不在话下,法国、墨西哥、韩国、日本几个都是在好莱坞侵略之下仍然努力保持本国特色的,相比之下日本是其中较差一些的。
而其他如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我们难以看到这样的明星出现,往往也意味着电影工业存在着一些问题。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演员相当于好莱坞的生力军,语言上没有隔阂导致输出过于方便,像伊万·迈克戈雷格原本就是一个实力兼偶像的代表。
西班牙的上一代国宝级人物是贾维尔·巴登,安东尼奥·班得拉斯去好莱坞之前号召力也非常强,现在却没有看到非常杰出的新人跟上。和国外的一比,中国影坛目前的现状就更堪忧了,现在最感头疼的也许是导演,选来选去其实都是凑合,对外还要宣称满意。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演员,得先有了健康的产业结构才会出现代表性的人物,目前,我们只能期望面对现实并且尽快成长。
□表江
没有有号召力的明星,不如起用新人
王中磊(制片人,华谊公司总裁)
拍摄《夜宴》之前,在殷隼这个角色的选择上,让我们费了不少脑筋。按照投资规模,影片全部要启用明星阵容,演员组合里面需要有一个内地的男星,但是早早确定吴彦祖之后,我们一直为这个内地的男星犯难。在这个年龄段的演员里面,有点儿青黄不接,外表俊朗的不少,但是有阳刚气的不多,几番比较之后,最终定下了黄晓明。黄晓明是荧屏明星,拥有很多粉丝,我们希望借助他的人气也为影片增加一些票房,但是因为他的出演实际上为影片最终的票房贡献多大,不好统计。
《夜宴》中出现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既然在内地没有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那不如我们就全部起用新人,通过其他的宣传手段吸引观众,再靠这些新人的实力打动观众。在《集结号》里,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启用了大量的电影新人,这中间有不少在电视剧领域有了一些名气,但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放弃名利,不计片酬,出演这部作品。对于我们来说,用他们本身就是大胆的尝试,对于他们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等到年底《集结号》上映的时候,这次尝试是不是有效,一定会有一个结果。
口述:王中磊
缺乏成熟的明星机制
张一白(《好奇害死猫》、《夜。上海》导演)
在选择演员的问题上,我们曾经试图考虑明星与票房的关系,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这中间存在一个悖论。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中国还没有成熟的商业类型片的前提下,去谈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为时过早。演员是依附于影片存在的,一部影片的票房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演员,只有当影片成功了,演员的票房号召力才能一步步体现出来。
另外一点,中国内地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明星机制。我们的观念和运作模式还是建立在港台明星制的基础上。从宣传到推广再到包装都欠缺自己的特色。回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有一批极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星,从创造上,为他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展示空间,反观现在,演员在人物造型、形象设计上都相对狭窄,相对单一。
口述:张一白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张文伯 袁红 张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