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我军的战争体系下对抗以美军F22为代表的战争体系
前言
这个帖子是从前我写的反对FQ对F22的“无畏”文章中的一个小段落
所以发上来时,称为水帖
首先要说明以下几点:
1。我认为,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是不现实的
2。我认为,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是常有的,有时是双方都在幕后,有时是一方赤膊上阵
3。我认为,我国终究在大国化的道路上与美国发生代理人战争
4。代理人战争中,将面临着以我军的战争体系下对抗代理国以美军F22为代表的战争体系
所以还是要讨论的
如何在我军的战争体系下对抗以美军F22为代表的战争体系
(因为是代理人战争,所以基本不讨论战略核威慑与核恐怖平衡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
在当前到可预见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军都将面临着以劣势装备对抗优势装备的敌人
这一点,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差距。
如何立足现有装备,最大程度的发挥现有装备的作用,如何树立正确的武器装备发展思路,尽快地赶上敌人的装备水平,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战胜敌人?
这也是我写这个段落的出发点
战略是根本,主观能动性是手段,正确运用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决定因素
任何一种战术,都必须建立在战略可行的基础上,并受到战略的根本制约
我在上段说了,在战略上,对于由毛泽东思想武装下的,本土防卫作战的,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而战的人民军队,有着先天的战略优势
所以我们要指出的是如何将这种战略优势转化为战术胜利,如何树立正确的武器装备发展思路
A.首先要在软件上缩小战术的差距,牢牢树立体系对抗的正确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探索战争形态,加强针对性的战术研究与部署,这种软件上的工作特别要加强,也是我军能多快好省的追赶敌人的方法,同时要坚决的批判种种错误的思想,特别是唯武器论,(如迷信武器的杀手锏致胜论,害怕美军的失败论,MS革命的“无畏美军武器论”,以及片面割裂体系对抗的所谓“技术派”)
B.在硬件上,将作战体系在硬件上细分为火力单位平台,火力投送平台,敌我感知平台,信息传输平台,系统处理平台及冗余备份单位
首先解决的是关于探知能力的建设(既敌我感知平台),战争是体系对抗的,体系对抗-刀常常用木桶理论来解释给大家听:就象一个木桶是由许多块的木板组成的一样,这个木桶能盛多少水,是由其最低的一块木板决定,其它的木板再高大,也不能增加其容量,要增加容量,要从最低的那块加强起。在体系对抗中,遵循的是此消彼长的原则,一方能力的增强,必然带来的一方对应能力的下降
在今天,我军与美军对抗时,美军目前最大的优势,最为增强的地方,就在于其隐身技术的提高,相对应的,就是我军发现,探知能力的下降。这一点上我军与美军的差距最大。
所以,当前我军首先解决的是关于探知能力的建设,在探知能力的理论上的突破
大家都知道,一个瞎了眼的巨人是打不过一个眼睛明亮的小个子的。
其次,重点加强数据链建设(信息传输平台,系统处理平台),将信息汇集交流,反馈处理作为体系对抗的重点中的重点,全面建立自身的专有交换系统。反映在硬件上就是预警机系统与数据链标准,还包括战术上的条令标准化,集成化。这一点是我军与美军的差距正在缩小。
再次,强调重型火力,远程火力的建设(火力单位平台,火力投送平台),美军目前的整体发展是在隐身化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机动化,火力的精确化,我们要看到,隐身与机动在带来精简的的同时,也意味着火力的持久性下降,虽然美军以火力的精确化来弥补火力的持久性下降,但是为达到战斗的突然性,美军将不得不接受火力下降的结果。
一如F22如果要达到设计的隐身性,就不能满身披挂一样,其火力的持久性相比仍然是下降的,先进而昂贵的F22达成了设计理念却只能有相对有限的打击火力,这个缺憾,只好由F35来补,这也是为什么做为低端的F35一定要放弃一定的隐身要求,不强调把武器全部内置弹舱,从而保证其外挂能力依然出众的惊人,这样才能通过F35与F22交替接班来达到火力的持久性。相对应的,我军就应当突出强调重型火力,远程火力,突出强调火力的持久性,突出强调进攻性而不是强调防守性。这一点上我军与美军的差距相对不大。
一头大象,无论其体积多巨大,皮肤多厚实,面对小小的猎豹的攻击,最终仍然会倒下,有国外文章称我国要花费3000亿美元来重新构建防空网,实在是大笨象的作法。当然也可能是敌人的险恶的空中圈套,企图让我国耗费巨资去建造庞大的防空工程,也就是大笨象工程。
眼睛亮了,头脑能交流了,手臂长了59式也能搞M1A1。。。。。
最后,说一下,我个人对“数量优势”的理解
武器,是为达成战略战术目标而使用的工具,常常体现在对特定目标的力量(火力)投送上,进而达成对特定目标的控制力。
为达成某一战略战术目标而需要使用的武器强度与类型,直接取决于如何满足最终到达目标的火力需求上,简单的说,就是火力投送的质量如何
为达成目标,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这个质量取决于火力的攻击质量与攻击数量
也就是,“最好的质量可以以最少的数量实现目标,质量不够,数量就得来凑”
我军长期以来的战术,往往是这个质量不够,数量就得来凑下的无奈,而不是FQ们口中的“精神无敌”,这个数量优势,是建立在对抗中企图以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上,以大量拼消耗的数量优势来抵消对手的质量优势,是一种非常无奈的事
这一点上,苏军其实走的是一样的路,苏军的重火力,远射程,饱和攻击,重攻轻守,相对简单但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的武器设计理念,对空体系中的突出重点突出武器的部分性能特点的“专用机”的组合使用,不求(可能也是能力上力有不逮)全面能力突出,追求部分性能特点突出达到全武器的性能最优化理念。。。。(这些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我。。。。)
当然,“数量优势”并不是仅仅重复建设某些武器,这里的“数量”包括着体系内所有的装备的力量总和,以本菜的平台化的观点来看,就是在敌我感知平台落后的现况下,重点突出火力平台的数量优势与感知平台的冗余备份数量来抵消对手的质量优势。
同时,要想不再无奈,就要治标治本,将质量建军做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来抓,要做到“从从前的“望尘莫及”到现在能够“望其项背”。。。”(引用歼10总师语)
数量优势是当前的应急对策,质量建军是强军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