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义,纳米科技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也是科学家和百姓众说纷纭的一个前沿科学话题。在刚刚创刊的《前沿科学》杂志上,刊载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和中国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裘晓辉撰写的《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的进展》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总结了过去十年中国在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概述了中国科技人员近期在纳米科技的部分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并且就我国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近日,采访了裘晓辉研究员,请他向本报读者介绍中国纳米科技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裘晓辉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已认识到纳米科技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因而在不断地加强对纳米科技研发的投入。我国不仅于2001年成立了全国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统筹规划全国的纳米科技研究方向,而且在2006年初由国务院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纳米科学列入了这段时期内基础科学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将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作为发展先进材料的重点目标。与纳米技术相关的重点研发项目有:纳米电子学和纳米生物学的核心技术;新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工业化;发展亚微米尺度上的微纳电子机械系统。
裘晓辉介绍说,“十五”期间,中国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中国的研究人员撰写的与纳米科技有关的论文数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近年来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纳米科技论文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不乏在《科学》和《自然》等世界著名科技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结果,但研究论文的整体创新性和影响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不可盲目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有50多所大学,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研究所,300多个企业在从事与纳米科技相关的研发,并有一支来自研究所、大学和企业的3000多人的研究队伍。
在论文中,裘晓辉重点介绍了中国的研究人员在纳米科技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它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纳米结构的检测与表征、纳米器件与加工技术、纳米生物效应等四个方面。
裘晓辉特别指出,目前我国纳米科技研究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不多。他建议国家应加大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投入,尤其要注重纳米科学的工程化研究和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除此之外,我国科技界还要尽快制定纳米技术和纳米产品的相关标准。
裘晓辉最后强调,未来纳米技术将会像信息技术那样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过现在人们研究纳米尺度现象的基本工具和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水平还只是初步的。人类要想进入纳米时代,尚有很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解答。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