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喝中药总是趁热喝,但中医养生网专家表示:虽然许多中药要求温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如此,有不少应放凉后再喝。
口服汤剂的温度在传统中医理论里就非常讲究,服法就多达10余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及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喝的一些“凉茶”,其也属于中药的一类。顾名思义,很多的凉茶都是晾凉了再喝,清热祛火的效果才好。
对于服中药,一般来讲,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热证,出现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口舌生疮、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腹冷痛、肢冷神靡、下利清谷、水肿、舌淡、苔薄白等。
此外,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一般情况下,叫做“汤”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的多数需要凉服。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是有温度的区别。但为了恒生起见,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