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占国土面积的1/5,蕴藏着全国1/3的水资源和3/5的水能资源,拥有全国1/2的内河航运里程,出产全国1/3的粮食,创造全国1/3的GDP,养育全国1/3的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维护“健康”长江,不仅事关4亿多人民的福祉,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首份“体检”报告出炉
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困扰
4月15日,第二届长江论坛15日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长江干流11个省(自治区、市)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共同为长江“会诊”,探讨人与水的和谐发展。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在论坛上首发。据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数据最齐全的关于长江的保护与发展状况的“体检”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共同主编。今后,《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每两年更新一次。
报告称,目前长江基本“健康”,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超过600公里。围垦建坝、水运繁忙、环境污染等导致长江水生态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丧失。长江正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困扰。报告还反映了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方面的进展,并提出了长江保护应采取的重要行动与措施。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表示,长江不能走莱茵河、泰晤士河那样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过度、无序地开发。到2030年,对长江水资源的利用率将严格控制在25%以下,远低于国际上通用的40%的开发利用率红线,为“健康长江”构建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
■保护洞庭湖刻不容缓
建设人水和谐的洞庭湖是构建“健康长江”的关键之一
“长江和洞庭湖”是本届论坛的核心话题。洞庭湖被称为“长江之肾”,在维系整个长江的生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认为,建设人水和谐的洞庭湖是构建“健康长江”的关键之一。妥善处理长江中游一系列水问题的核心在于处理好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
今后要把洞庭湖作为一个整体的湿地生态系统,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规划目标,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坚持“人给水让路”和“水给人出路”相结合,从单纯的江湖整治向江湖管理、保护和综合治理转变,做好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建设生态洞庭。
三峡工程建成后,洞庭湖作为长江最大的调蓄湖泊其作用仍不可替代,三峡工程泥沙组的专家戴定忠说,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要求,仍要“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湖(洞庭湖)、库(三峡)互补”。
■斥资165亿保护湿地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及世界同纬度地带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又是长江分、蓄洪区的主要地域。湖泊数量急剧减少、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日益严重……长江流域湿地生态正面临着严重威胁。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说,为了保护长江湿地生态资源,中国政府已先后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以及“青海三江源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投入165亿元直接用于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示范工程建设。
目前,全国湿地总面积约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中国已建立47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使45%约1700多万公顷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严格保护。
今年国家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全国湿地保护,新建一批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出台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等办法。到2010年,力争使全国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记者 赵珊)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