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不久前对目前在大城市繁华商业区开设的一些进口名牌化妆品专卖店进行了曝光,指明这些店家为兜售进口化妆品采取了五大“技巧”——无中文标识、不许试用、不分保质期、出售迷你装和自称水货。
陷阱一:无中文说明、中文标识。
许多名牌化妆品专卖店中出售的化妆品外包装上基本没有中文说明,即使有也只是用一张不干胶纸贴上去的,上面只标有产品的名称、产地、功效。当顾客产生质疑时,售货小姐会热情为顾客“讲解”其功能、用法、用量、效果,以及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但绝口不提产品成分。调查显示,此类化妆品往往没有通过国家有关方面的检验。
陷阱二:高档产品不能试用。
众所周知,化妆品一般都是有试用装的。但专卖店里几乎所有的货品都不可以试用,包括彩妆在内统统没有试用装,而且拒绝退换。专家指出,这也是商家“逼”消费者掏腰包的伎俩之一:只能听任售货小姐的介绍,而没有机会亲身感受。
陷阱三:保质不分“时期”。
有经验的购买者在选购化妆品的时候都会注意看货品的生产、保质日期。但进口的化妆品生产厂家对有效期的标注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在无中文说明的现状下很难确认保质期。而这就成为专卖店推销过期产品的借口,他们往往编造产品是纯天然提炼的,或中药产品没有保质期等理由。
陷阱四:迷你试用装不定价出售。
一些商家出售迷你型香水、洁面、护肤类的产品,这类商品包装背面常常写有“非卖品”的字样;小瓶子容量约3mg至5mg,售价为几十元不等。其实,这些是厂家无偿提供给消费者的试用装或赠品,在专卖店中却被低价出售,而价格也都是由店员们随意做主的。
陷阱五:自称水货。
专卖店出售的产品,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超低的价位,同样规格的产品,价格要比正规商场中出售的低三至五成。当消费者置疑时,老板常以商品是水货,无需支付高额关税,以及商场柜台租赁费、促销费、导购的开支等等为理由欺骗消费者。专家提醒,这些商品大都未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市场,更未经有关部门的检验,且其中绝不乏大量假冒伪劣产品。
专家指出,购买进口化妆品时应检查产品是否标有由卫生部批准后签发的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即“JK”标志;同时还要检查是否有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检查合格后加贴的“CIQ”镭射标志以及商检部门检验后加贴的“CCIB”标志。此外,还应注意产品是否有规范汉字标注的产品名称、成分、使用说明、生产日期、有效期、净含量、产地、生产单位名称、地址、电话;代理商在国内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