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临床上将青光眼分成三大类:1、原发性青光眼。2、继发性青光眼。3、先天性青光眼。
各型青光眼的特点:
一、先天性青光眼: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在1-6岁时出现症状。
1. 婴幼儿性青光眼:一般将0-3岁青光眼患儿归为此类。此型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者。母体内即患病,出生后立即或缓慢表现出症状。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却不一定同时起病,也有25-30%患儿单眼发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 闹、饮食差或呕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状。此型的预后关健在于及时正确诊断,因小儿眼球壁正处于发育阶段,查眼压,可能正常,而眼底检查不好配合,所以缺乏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易失误诊此类患者,一旦确诊,视神经早已经萎缩了。
2. 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岁之间。此型临床表现与开角型青光眼相似,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此型多发生于近视患者且有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90%以上的患者并不表现为典型青光眼症状,而是以“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详细检查才知道是青光眼。有的患者查出来青光眼,但自己错误的认为,我现在又没有什么感觉,视力也可以,不可能象大夫说的那么严重,真正失明了,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在黑暗中痛苦的渡过终生。
二、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轻剧,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关闭,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血、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血压升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此时称“暴发型青光眼”,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对疼痛忍受性轻强,仅表现为眼眶及眼部不适,甚则眼部无 任何症状,而转移至前额、耳部、上颌窦、牙齿等部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实则是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反复迁延而来。
2.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发病年龄30岁以上,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脑力劳动者有急剧升高的趋势,此型发作一般者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暴发型青光眼(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 原发开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地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的诊断最为关键,目前一旦西医确诊都已经有明显的眼底改变,因此必须全面、认真排除每一个有青光眼苗头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要非等到确诊为青光眼才去治疗,那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三、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 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恒,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详细检查。
2. 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目前西医对此病一般用抗生素、激素对症治疗,人为干扰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大,或易位导致前房相对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一旦白内障术后,很快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4. 外伤性青光眼: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或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如能积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手术只能修复受损伤的眼内组织,但其引起的眼底损伤无法纠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当时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再治疗,一旦发现已视神经萎缩,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四、混合型青光眼: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青光眼治疗的方法是降低或控制眼压,促使房水排出,因此根据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治疗,先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房水生成,如0.5%噻吗心安、0.25%贝特舒等;眼压控制不满意加用缩瞳剂,如1%匹罗卡品等,使小梁网间隙增宽,促进房水排出;通过单用和联用两类药品仍不能控制眼压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1%肾上腺素,该药也能增加房水排出。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宜采用激光小梁成形术,术后常需辅用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治疗眼压控制仍不理想,只能选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是小梁切除术或其他滤过手术。术前眼压较高者可口服醋氮酰胺,口服甘油或和静注20%甘露醇,尽可能使眼压降至正常。术后用5-Fu等抗代谢药球结膜下注射,减少术后滤枕疤痕形成。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经确诊,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限于为手术作准备及手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或手术危险很大等情况下。急性发作期患者眼压高,应先用药物降眼压,首选20%甘露醇静滴,必要时可用1%匹罗卡品和噻吗心安点眼,或加用醋氮酰胺口服。有条件时可作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或激光瞳孔成形,解除瞳孔阻滞。术前务必使眼压降至正常,眼压控制后,检查房角,如50%以上房角开放,仍可选择虹膜根切术,否则应选择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手术。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应辅用药物。
先天性青光眼宜尽早手术。常用手术有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也可二者联用。术前、术后可辅用药物控制眼压,常用噻吗心安,避用缩瞳剂。
继发性青光眼种类很多,治疗上差异较大。原则是原发病与青光眼同时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大致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处理需特别谨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条件许可时首选全视网膜光凝术。晚期青光眼丧失视功能,有严重疼痛,大泡性角膜炎时,可选择睫状体冷冻或眼球摘除。
一般来讲,青光眼是不能被治愈的,但能被控制。一旦确诊,就需要经常的、终生的护理。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或/和手术治疗,从而保护视神经,保护视功能。但也有少数早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过正确治疗,从不再发作,达到治愈的目的。另外,一些继发性青光眼,只要将致病因素去除,眼压下降,青光眼便可控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眼压正常,在一定时间内,都应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当得知自己患青光眼后应注意什么?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青光眼后,有的认为自己没有症状,不用用药;有的仅在疼痛时用药,缓解后便自行停药;还有的焦虑、害怕、不知所措等等,这些对治疗都是不利的。患者既不能轻视自己的病情,也不必过度紧张。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尽可能多地了解青光眼的知识,可以帮助患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和情绪问题;
第二,尽量避免青光眼诱发因素;
第三,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未经医生允许,不能擅自改动治疗方案;
第四,定期去医院复查;
第五,当出现虹视、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时,立即到医院检查。
青光眼在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能否说明已经治愈?
有些患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眼睛不再胀痛,认为青光眼已经治疗好了,便不再用药,也不去医院复查,这是很危险的。因为:
第一,很多青光眼患者发病隐蔽,病情缓慢,即使眼压很高也无胀痛的感觉;
第二,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时多数患者无疼痛的症状;
第三,部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一段时间转为慢性期,对疼痛逐渐耐受而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不能根据眼睛是否胀痛来判断病情的好坏。
此外,青光眼是终生疾病,只能控制并延缓病情的发展,而无法做到治愈。即使药物或手术治疗使眼压正常,但由于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眼压波动,若不经常复查或及时治疗,最终将对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正常眼压及影响眼压的因素: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称为眼内压(简称眼压)维持正常视功能的眼压称正常眼压。在正常情况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内容物的体积处于动态平衡,这是保持正常眼压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三者的动态平衡失调将出现病理性眼压。我国人正常眼压值绝大多数是在1.33~2.79kpa(10~20mmHg)之间,超过3.19kpa(24mmHg)者为病理现象介于2.79-3.192kpa(21-24mmHg)为可疑病理眼压。但是有4.55%的正常人眼压超过3.192kpa(平均值±3个标准差)而没有青光眼状态,换言之这些人的眼压虽然超过一般正常人的高限,视神经却未遭受损害。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数值作为划分病理性眼压的标准将眼压分正常、可疑病理及病理三个范围比较合适。
病理性眼压的范围:如果房水通道的任何部位受阻将导致眼压升高。正常人在一天24小时内眼压有以轻微的波动,一般傍晚最低夜间休息后眼压逐渐上升,至清晨醒前最高,起床活动后又慢慢下降眼压波动范围不超过0.665kpa(5mmHg),双眼眼压也基本相等,或差别不大如24小时眼压差超过1.064kpa(8mmHg),最高眼压超过2.793kpa(21mmHg)或双眼眼压差大于0.665kpa(5mmHg)时,应视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高眼压视盘微循环障碍是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症、视野损害的主要原因。高眼压虽然是青光眼损害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人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的正常高限但经长期观察,并不出现视盘和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也有少数病人的眼压在正常范围或临界值,而视盘和视野损害已十分明显,这种类型的青光眼称为低眼压性青光眼(low-tension glaucoma)或低临界压青光眼(low-critical glaucoma)。
一)药物
治疗首选药物包括睫状肌麻痹剂点眼(和/或结膜下注射瞳孔散大剂)局部点β-受体阻滞剂、aproclonnidine(氨可乐定)、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必要时可口服甘油和静脉输入甘露醇。这种联合用药可以浓缩玻璃体、减少房水的生成并且能使晶体-虹膜隔向后移。联合用药是否恰当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及病人在何处治疗。50%的病人用药后可以得到缓解如果高眼压仍持续存在或晶体-角膜发生接触,则必需手术,以防止长期浅前房造成虹膜周边前粘连虹膜后粘连、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一旦前房变深、眼内压正常,则药物应逐渐减量高渗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首先停用,然后局部停用aproclonnidine和β-受体阻滞剂,病人可以只用阿托品维持但也需其它药物以防复发。
(二)激光
氩激光直接进行周边虹膜切除可以收缩睫状突,缓解睫状体-晶体阻滞,使房水进入前房
(三)手术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临床上将青光眼分成三大类:1、原发性青光眼。2、继发性青光眼。3、先天性青光眼。
由于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下面分别将各类青光眼作一些介绍:
一、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多是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原发性青光眼可分成闭角和开角两种类型。
1、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是原发性青光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年龄多在45岁以上,30岁以下较少见。由于在发作时,可以出现明显的眼充血现象,故以往称之为充血性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处理,常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以至治愈。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过程分四个阶段:1、发作期;2、间歇缓解期;3、慢性进展期;4、临床前期。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常可有些诱因,如情绪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疲劳、阅读过久或看电视电影等。发作开始时,患者感到有些轻微的眼胀和头痛或者恶心感,白天视物呈蒙雾状(雾视),夜晚看灯光则有虹视(有彩虹围绕灯光)。病人常常在这种现象频繁出现或症状严重而不能再缓解时,方来就医。此时,眼压急剧上升,视力高度减退,以致仅存光感(患眼看不见东西,只有一些光亮)。此时,需要刻不容缓地积极进行抢救治疗,迅速控制眼压使之下降,视力可以逐渐恢复。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治疗,因为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经过多次发作后,视力就会越来越差,最后的结果是失明。
青光眼发作时,一些病例往往误诊为眼科的虹膜睫状体炎,或内科的胃肠炎、偏头痛等而通过相反的治疗而使病情恶化。
闭角型青光眼如果能早期发现,通过手术治疗可以痊愈而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是如果错过了手术时机,则即使进行手术,效果也大打折扣。
2、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又称单纯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病情进展甚为缓慢,而且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不易早期发现,个别病人甚至一只眼已经失明,尚不知何时起病。这种在没有症状下逐渐导致失明的眼病,就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患者年龄分布于20~60岁之间。
症状:开角型青光眼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只有在病变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病人方有视力模糊、眼胀和头痛等感觉,有时也可有虹视和雾视现象。到了晚期双眼视野(眼睛看得到的范围)都缩小时,则可有夜盲和行动不便等现象出现。
如果患者经常有上述症状,就需要找眼科专科医生进行系统的祥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是青光眼,就须要进行正确的治疗,以便阻止视力的损害。治疗一般是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二、继发性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有很多种:
1、角膜前粘性白瘢引起的继发青光眼;
2、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3、眼外伤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
4、眼底血管病变与继发性青光眼;
5、眼内肿瘤与继发性青光眼;
6、颜面血管痣与继发性青光眼;
7、激素与继发性青光眼;(全身或局部使用激素,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以产生高眼压)。
8、睫状体炎青光眼综合征;
9、囊膜性青光眼;(因白内障所致)。
三、先天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胎儿时期前房角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大多于出生时已存在。由于婴幼儿眼球壁易受压力的作用而扩张,使整个眼球不断增大,故有“水眼”之称。
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一经确诊,原则上要及早施行减压手术,以挽救视觉功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临床上将青光眼分成三大类:1、原发性青光眼。2、继发性青光眼。3、先天性青光眼。
青光眼治疗的方法是降低或控制眼压,促使房水排出,因此根据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首选药物治疗,先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房水生成,如0.5%噻吗心安、0.25%贝特舒等;眼压控制不满意加用缩瞳剂,如1%匹罗卡品等,使小梁网间隙增宽,促进房水排出;通过单用和联用两类药品仍不能控制眼压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1%肾上腺素,该药也能增加房水排出。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宜采用激光小梁成形术,术后常需辅用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治疗眼压控制仍不理想,只能选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是小梁切除术或其他滤过手术。术前眼压较高者可口服醋氮酰胺,口服甘油或和静注20%甘露醇,尽可能使眼压降至正常。术后用5-Fu等抗代谢药球结膜下注射,减少术后滤枕疤痕形成。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经确诊,首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限于为手术作准备及手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或手术危险很大等情况下。急性发作期患者眼压高,应先用药物降眼压,首选20%甘露醇静滴,必要时可用1%匹罗卡品和噻吗心安点眼,或加用醋氮酰胺口服。有条件时可作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或激光瞳孔成形,解除瞳孔阻滞。术前务必使眼压降至正常,眼压控制后,检查房角,如50%以上房角开放,仍可选择虹膜根切术,否则应选择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手术。术后眼压控制不良应辅用药物。
先天性青光眼宜尽早手术。常用手术有房角切开术,小梁切开术和小梁切除术,也可二者联用。术前、术后可辅用药物控制眼压,常用噻吗心安,避用缩瞳剂。
继发性青光眼种类很多,治疗上差异较大。原则是原发病与青光眼同时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大致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处理需特别谨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条件许可时首选全视网膜光凝术。晚期青光眼丧失视功能,有严重疼痛,大泡性角膜炎时,可选择睫状体冷冻或眼球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