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黄金交易始于1873年,上海成为中国黄金的最大集散市场,黄金交易日益兴旺,并于1921年成立上海金业交易所。
中国人喜欢佩戴金饰,在当时黄金还是身份的象征。但是黄金仍以其稀缺昂贵,使普通市民不可能大量持有。解放以后,由于黄金的极度紧缺,加上不法分子的投机,人民政府为了稳定人民币物价,被迫停止了黄金的流通,禁止私人买卖。这一禁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能在市场上买到黄金饰品。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才使黄金放下其高高在上的身段,进入寻常百姓家。1989年中国黄金消费40.3吨,到1992年全国金饰需求达340吨之多,黄金需求进入飚升阶段。
近年来黄金首饰需求已经今非昔比,与金矿产量的增加相反,销售量停滞甚至逐年下降。难道中国黄金市场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我们认为中国金饰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小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监管制度严格,缺乏有效竞争,阻碍了产业创新。在2001年8月以前所有黄金的进出口都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中国人民银行既收购国内金矿产品,又销售黄金给加工企业。外资完全不被允许进入市场,首饰制造和销售完全限制在国有企业手中。人民银行不仅控制原料用金的价格,而且控制首饰零售价。这些因素都导致零售商没有多少积极性对商店进行装修,首饰设计缺乏灵感,难以跟上时尚多变的潮流。而这一点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消费者的抵制心理。
其二是面临其他替代产品抢占市场。与黄金的严格管制相比,自由度大得多的铂金和宝石首饰是黄金地位的主要威胁者。铂金钻石市场能够相对独立地脱离官方控制自由发展。由于竞争作用,铂金和钻石款式更新迅速,营销手段丰富,价格更灵活,通常利润比黄金要高,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其中铂金首饰的发展更是惊人,从1997年前的几乎没有,发展到2002年我国一共销售铂金1.5百万盎司(46吨-47吨),国内铂金消费也已经超过了2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铂金第一消费国。铂金价格也从每盎司不到400美元上涨到如今的700美元以上。再加上手机等其他高档消费品的盛行,也取代黄金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其三是黄金税费较重,影响黄金销售企业的积极性。目前金银首饰商店主要利润来自于钻石、珠宝等,其毛利高达30%-40%,而足金的经营利润不足2%,造成黄金首饰行业微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销售企业承担的税费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附加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城市建设费、教育费等多达十几种。最主要的是包含在黄金首饰的售价中5%的消费税,商家出于竞争的需要,承担了部分本应由消费者承担的消费税,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但是,针对以上三处黄金需求的“硬伤”,我们看到国内黄金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2001年8月,国家物价局对零售价格的不合理控制被正式废止。这样,首饰零售商现在可以根据首饰的含金量和生产工艺自行定价,黄金饰品价格将更透明,消费者权益更有保障。2001年11月,黄金零售、批发和制造企业的许可经营制度废止,取而代之的是登记管理制度。到2003年3月底,大部分的黄金交易壁垒已经消除。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可以在中国投资黄金制造、批发和零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