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硅谷动力专稿】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和竞争还是一句空话。从组建中国联通抗衡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拆为南北两家固网公司,十余年时间已经过去,中国电信业仍然处在一个计划经济时期,电信运营商的多种垄断行为延续数年没有改观,用户的投诉率仍然高居不下。
手机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动通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传来两条“准捷报”,一个是单向收费,另外一个是漫游费的降低。正如有评论所说,现在还远未到举杯庆祝的时候。单向收费和各种名目繁多的套餐组合在了一起,还不是明明白白的单向,漫游费的降价,还只停留在中国移动高层的一席表态之上。
取消双向收费和(零成本)漫游费的呼声延续了多年时间,占据垄断地位的中国移动公司有所松口,这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但是如果观察促成这些利好消息的动因,我们发现,自由竞争导致降价在电信行业还未变成现实。电信行业的降价并非源自厂商的竞争压力,而来自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政府高官、用户、媒体的集体“讨伐”,这映射出行业发展的一个悲哀。
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产品的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因此供给的增加导致厂商竞争压力加大,从而导致产品和服务的降价(前提是产品和服务并不缩水)。在计划经济条件之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由政府及相关垄断企业说了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资源调配同样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完成。
回顾将近十年的电信改革历史,电信行业的竞争并没有从一句口号和目标成为现实。
在移动通信领域,联通应运而生。人们对于联通赋予厚望。但是联通永远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在GSM领域还无法和中移动抗争的情况下,联通建设了一个完全错误的CDMA网,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从联通的实际举动来看,这家公司远远不是一个打破中移动垄断的新兴自由竞争势力,而只不过是跑来分享移动通信巨额垄断暴利的“移动第二”罢了。
联通成立数年,没有导致移动资费发生革命性的降低,并一起和中移动成为手机用户的投诉对象。实际上,在手机资费贵得离谱的情况下,联通根据政策获得便宜一两毛钱的所谓“价格优势”,表面上价格的数字似乎有所降低,但丝毫没有改变移动通信的暴利状况。
对于移动通信来说,在撼动和逼迫中移动方面,固网的小灵通所扮演的角色要远远大于联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的固网运营商闯进移动领域,给手机用户带来了(资费真正降低的)福音。可惜的是,小灵通由于先天技术能力所限,未能向中移动的GSM网络形成挑战。可以说,中国电信发展历史上,唯一出现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挑战者正是小灵通。
在固网通信方面,网通电信的“非竞争”城下之盟给自由竞争改革浇上了一盆凉水。从实施效果来看,老中国电信的南北分拆成为一个败笔。两家公司在各自主导领域的竞争刚刚开始,但却被习惯了“垄断作风”的母公司叫停。学习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南北分拆目标就是相互渗透、促进竞争,这一目标却远未实现。一个全国性固定电话网络的分拆却带来了一大堆互联互通的问题。两家固网很快学习了两家移动在互联互通上设置障碍的“经验”,互联互通投诉从移动通信蔓延到固网。
如果说手机不合理的双向收费和漫游费出现了一些松动,我们看到被移动运营商逼得没有退路的固网,仍在收取月租费、区间话费等不合理收费,并抑制了潜在固话的市场需求(比如农话)。最近世界银行的一个报告还指出,中国互联网接入费用占据民众收入的比例是发达国家的十倍。
中国电信业何时能够改变“垄断的计划经济”阶段,真正走向“竞争的市场经济”时期呢? 过去的电信重组在自由竞争方面陷于失败或者效果有限,我们唯有寄望于下一次的电信重组。
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表明,联通在打破垄断和暴利方面最终以失败告终。既然联通完成任务无望,国资委就应该及早让联通寿终正寝,将CDMA网络和GSM网络的资源调配给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让三张全国性、真正独立的2G/3G大网展开自由竞争。与此同时,信产部应该立刻叫停南北固网的城下“非竞争”盟约,让相互渗透促进竞争的初衷变为坚决的行动。
在互联互通方面,人大应及早出台《电信法》,让阻止互联互通者成为违法的“罪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一个让电信运营商放手较量的网络畅通环境。
综上所述,电信改革十多年,“自由和竞争”仍停留在梦想和渴望中,这是行业发展的悲哀。信产部、国资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应该吸取电信市场自由化改革的教训。
我们期望,在下一轮电信行业重组之后,真正的竞争能够迫使运营商改善服务、真正的竞争能够带来资费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