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奖仪式于2007年5月9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科技部万钢部长代表中国政府向荣获此项殊荣的英国化学工程学家马丁·阿特肯斯博士、瑞典生物医学家英格玛·恩博瑞博士颁发了奖章和获奖证书。颁奖仪式前,科技部万钢部长、程津培副部长会同教育部、科学院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获奖人。颁奖仪式由程津培副部长主持,万钢部长发表重要讲话。
万钢部长指出,科学精神的融合、科技成果的交流、科学智慧的凝聚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而肩负着这一责任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科学家们。正如中国人民的朋友阿特肯斯博士和恩博瑞博士,他们将能源应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中国,十几年如一日,对开拓科技交流渠道、推动国与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致力于世界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获得中国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当之无愧。
万钢部长还指出,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国际间的科学技术交流,注重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汲取各国技术创新的精髓。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国际科学技术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使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和增强。当前,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中国正在全面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的战略。“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了在能源、水资源、环境保护、保障食品安全、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实施一系列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我们将继续推进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要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在重点领域,尤其是在能源利用、生命与健康、气候与环境这些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共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开展合作,力争尽快、尽早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万钢部长最后指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更重要的要依赖学术的相互交流与技术的密切合作。中国将不断地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与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支持开展多元化合作研究,积极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和国际科技资源,努力开创一个高水平、重实效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英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David Concar先生,瑞典驻华大使馆公使 Per-Arne Hjelmborn先生、科技参赞Magnus Breidne先生, 瑞典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主席Tommy Svensson先生以及获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外国专家出席了颁奖仪式。
在颁奖仪式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邀请获奖人马丁·阿特肯斯和英格玛·恩博瑞分别作了“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趋势”、“癌症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的专题报告。
背景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设立于1994年,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1995年正式授奖。1999年5月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在双边或者多边科技合作中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专家或组织。截至2006年,47名外籍专家获此殊荣。
2006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获奖人简介
1.马丁·阿特肯斯(Martin Atkins)
马丁·阿特肯斯(Martin Atkins)博士,男,1954年3月出生,英国籍。中国BP技术项目经理,化学工程学家,从事催化及环境方面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
马丁·阿特肯斯博士致力于中英之间的化学工程技术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了深入的合作研究工作。2002年1月,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石油公司(BP)合作项目“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Clean Energy Facing the Future ,CEFTF)”正式启动,该项目将在天然气、氢能领域展开为期10年的基础性研究。2005年11月,大连化物所与英国石油公司分别就“氢分离膜及其应用”和“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项目签署正式合作协议,两项目分别投资110万美元和130万美元。
在马丁·阿特肯斯博士的领导下,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团队,解决了合作开发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近三年的合作,中国科学院与BP公司在技术实施方面形成了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项目”,就能获取每年10亿的额外投资回报,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英格玛·恩博瑞(Ingemar Ernberg)
英格玛·恩博瑞(Ingemar Ernberg),男,1948年11月出生,瑞典籍,博士。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微生物及肿瘤生物学中心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与癌症领域的研究工作。他还兼任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与中国合作部门负责人,直接参与并推动与中国科研部门在医学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工作。
英格玛·恩博瑞教授十分重视中瑞双方科技交流,积极参与中国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与国内科研单位在医学教育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目前,在他的支持下,已有包括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内的三所大学决定在中国联合办学,共同开展多方面的项目合作。他先后组织了4次中瑞科学家间有关癌症、生物科技等专题学术论坛,他还直接参与或协调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建立“中山大学-卡罗林斯卡肿瘤学合作实验室”和 “卡罗林斯卡-北京大学合作实验室”。
英格玛·恩博瑞教授10年间共来华20次,他与中国的科学家合作发表了十余篇学术论文,他的课题组参与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级奖励一项,省部级奖励3项,为促进中瑞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