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不合格产品多
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检中心)每年举行一次免费检测活动,今年于2007年3月31日结束。此次活动同时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举办,统计结果显示:三地消费者检测珠宝饰品共546件,其中合格数为345件,不合格数193件,未有结果的样品8件。
从鉴定结果来看,在正规商场及专营店渠道中,检验了129件,合格121件,合格率93.80%,为各种渠道中合格率最高,其次在珠宝批发市场合格率为87.23%,居于第二位,以下依次为典当拍卖:17件,合格12件,合格率70.59%;境外购买:10件,合格6件,合格率60%.其他:12件,合格7件,合格率58.33%.而排在最后的,就是旅游购物渠道,送检的276件中,合格的只有117件,合格率42.39%.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捷介绍,不合格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购买于非正规渠道上,如不是珠宝店、大的综合商场专卖柜台,在旅游、境外购买的两种渠道上,问题比较多。
首先是纯粹的以假乱真,如有消费者在香港购买的钻石,经过检验是非钻石的另外物质。国检中心的鉴定结果显示,这种以假乱真的情况表现在,用一种珠宝玉石冒充另外一种与其外观相似的、更为高档的珠宝玉石,或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同类天然珠宝玉石。
而在今年,通过对来自国内外旅游景区的样品进行了贵金属检测,发现商家用铜、镍合金等低档金属冒充贵金属的现象非常严重,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所选用的都是一些价格低廉的合金材料,如铜、镍合金,银、镍合金等,对消费者介绍时都夸大成白金或18K金。
柯捷介绍,另外一种就是以次充好,品质等级并不是它所标称的级别,以及经过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在标注中没有标明“处理”二字或处理方法。
这在钻石品类中比较明显,一般消费者送检的产品,这种“物非所值”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国内市场上搭配国外的证书销售,证书本身就是假冒,有的证书是真的,但是给的评级不合理,级别高于产品,还有的证书是真的,但是产品已经偷换成外形相似的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