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潜艇支队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目击记之一
●霍卫国 本报特约记者 汪鲁迅 本报记者 孙阳
编者按:潜艇,被称为“水下幽灵”;潜艇兵,被人们冠以“水下尖兵”的美名。然而,在这“威风”称号背后,却体现着潜艇部队官兵谋打赢的艰苦努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某潜艇支队,在日常的训练中,体验了这支特殊部队官兵面对现代高科技战场、依托信息化提高战斗力的生动场景。
海风萧萧,波谲云诡。
中午时分,海军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一场对抗训练激战正酣。令记者耳目一新的是,训练中,始终有兄弟潜艇伴随左右,携手上演互相引导、协同打击的一场场“活剧”。
部队长周煦明告诉记者,过去潜艇训练大都以单艇实施为主,单打独斗,战法单一。如今,多艇联合训练成为现实。
置身潜艇部队训练场,海空立体的训练令记者眼界大开:空中战机呼啸,海面战舰犁浪。某海域,面对“蓝军”反潜兵力的拉网式搜索和精确打击,支队官兵采取多种手段避“敌”锋芒。数分钟后,编队指挥艇接到“红方”岸基雷达和海空侦察部队传送的信息,号令水下各艇打击“经度×、纬度×”水面目标。水下,各艇快速占据攻击阵位,形成攻击阵势。目标侦察、电子干扰……官兵们隐蔽实施作战准备、接连发起突击。刹那间,数枚雷弹直击目标。面对“战果”,支队参谋长石国祥感慨地说:“潜艇部队实现从单艇训练为主向复杂条件下多艇联合训练的新跨越,使打击效能明显提高。”
多艇联合训练难度较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使多艇联合训练取得预期效果,这支水下劲旅先后攻下了一道道技战术难关。为获取最新训练数据,指挥员与专家数次随艇出航;为了突破水下联络障碍,官兵们在狭窄的“鲸腹”内数十昼夜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展开攻关。经过艰苦摸索,他们全面掌握了信息获取、处理等关键环节,突破了一些信息化条件下联合训练的“瓶颈”。近年来,从南到北,从近海到远洋,这个潜艇支队在一次次实装训练中羽翼渐丰。
从单艇训练到复杂条件下多艇联合训练,体现了这个支队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使命感责任感。记者翻开该支队的训练计划表看到,他们一改单艇“游击”的传统训法,在提高远距离联合机动能力上抢占主动权。从技术训练向战术训练拓展,从各要素分散训练向全系统集成训练拓展,从简单战场环境下训练向复杂战场环境下对抗训练拓展,使潜艇部队指挥控制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联合打击能力和综合训练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潜行在暗流涌动的某海域,业务长钱忠明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支队水下联合训练打击成功率达到优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