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镶嵌
宝石琢磨成型后,即可以镶嵌在底托上,底托一般为18K、14K、12K等黄金或者白金等。以戒指为例,底托包括腕部(环)、腰部、底座和爪等几部分。底托的制作一般有如下工序;打造胎底(或机铸)、制作零件、焊接、锉磨,最后才能将宝石镶到底托上。
宝石的镶嵌形式变化无穷。若底托中央有一颗较大宝石则称之为“主石”,主石周围可以有小的“伴石”相伴或围绕;也有的没有主石,由多颗大小相同的宝石相伴出现如群星状等等。镶嵌宝石的首饰要讲究搭配,即根据宝石的价值、颜色等光学性质、个体大小、琢型以及流行款式,适当选择贵金属品种和设计首饰款式。考虑到宝石的价值,价格昂贵的钻石应配目考究的底托,也不宜制成佩戴于身体上不显眼部位的首饰;颜色的搭配如浅色的宝石不宜用浅色的底托,颜色太深的宝石宜采用采光量较大的镶嵌款式;宝石的个体大小也要与底托或整件首饰的大小相称,如欧洲人喜欢浑重的戒指,这时戒面的宝石就不宜太小,或需采用多颗宝石、镶碎钻等方法处理;造型方面要求底托的轮廓、线条与宝石形状有一定的配称,若流线型的底托镶上方形的宝石会使人感到不协调;流行款式方面要注意欧美、日本、东南亚及国内消费者口味不同的特点,避免诸如将翡翠这种东方人喜爱的宝石镶嵌到东方人不喜欢的造型或金属用料的底托上这样的毛病。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一些反“潮流”的构思和选择正在不断出现,艺术上的抽象派、现代派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宝石加工上。
3、宝石的改良
珠宝玉石的加工除了以上所介绍的过程之外,目前国际上还流行宝石(主要是无机宝石)的加色、去色、染色等处理,比较常见的有热处理改色、辐射改色及其他化学方法改色。
热处理改色如天然蓝宝石的改色。一些蓝宝石(如泰国、山东等地出产的部分蓝宝石)由于晶体中含太多的铁等离子的原因,颜色偏深发灰,价值不高。人们根据天然蓝宝石的呈色机理,在一定的器皿中,通过单纯的高温加热或加入适当的电解质高温加热、电解等方法,调整宝石中首色离子的含量、价态、比率及赋存状态,使宝石呈现出更完美的颜色。目前,人们已经能够将这些刚玉类宝石改善成蓝色、红色、橙黄色等各种颜色宝石,或将深色宝石变浅、无色(浅色)宝石带色或加深。
辐射改色是利用γ射线、中子辐照、高能电子束激发电子辐射等高能物理方法改善宝石的颜色。这些宝石中有黄玉、水晶、绿柱石、钻石等,如无色、淡黄、棕色的黄玉经改色后可变为黄色、棕色、蓝色或紫红色等颜色。但上述方法中,除了用γ射线辐照处理不会诱发放射活性之外,其他的方法可诱发宝石产生一定量的放射性,需进行产品的放射性检测。目前我国常用74Bq/g作为放射物的豁免比活度限值,超过此值的产品不能投放市场,或应库存待其放射性减弱后再取出。
化学方法改色如翡翠的处理,当部分绿翡翠的底色带灰、深褐色或暗黄色时,加工者用酸对其进行漂白,使底色变白、绿色显得更翠,再用注胶的方法稳定漂白效果和充填结构。这些翡翠称为B货(A货为天然翡翠)。部分翡翠绿色欠少或无,加工者通过加热、浸酸预处理,再将其浸入绿色染料中上色,再浸胶加工,这些翡翠称为C货。当然,通过颜色处理后的宝石的价值不如天然品质的宝石高,特别是化学染色处理品更是消费者应该提防的,但根据介绍,热处理改色对蓝宝石的价值似乎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