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斯:美国导弹防御 不容许任何阻挡
【东方档字NO.200705150219】据报道,正在莫斯科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同普京总统会见后说,不会让俄罗斯阻止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体系。
美国国务卿赖斯说:任何人都不能指望美国容忍对自己安全的否决。 不过赖斯和普京同意降低公开指责对方的调门儿。
俄国外长拉夫罗夫说,现在双方致力于解决具体问题。
赖斯周一(5月14日)在展开对俄罗斯的访问之际否认美国与俄罗斯存在新冷战的基础,但她承认目前俄美关系并非舒心。
克里姆林宫强烈反对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并抨击华盛顿支持科索沃独立的立场。而赖斯则对她所称的俄罗斯民主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受阻提出批评。
赖斯说,她不喜欢目前形容美俄关系的言辞,但她表示,在我看来,现在也并非是发生任何翻天覆地大事件的时候。
二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谴责美国企图控制世界。 俄罗斯对美国将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到了自己的后院也一直表示强烈的反对。
从美国方面来说,华盛顿需要获得俄罗斯的支持,对伊朗的核计划施加更大的国际压力。
【时事点评】我们知道,就在欧盟轮任主席国德国总理墨克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到俄罗斯去面见普京之前,赖斯刚刚离开莫斯科。
●今后数个月的“国际变幻”,恐怕都将深深地打上“赖斯访俄”的印迹
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在赖斯访俄的过程中,“见不得人的”东西太多,对中国如此,对欧洲也如此,对印度、日本同样如此;但“谈出了结果的”东西太少,对俄罗斯如此,对美国也是如此。
正因这一系列的“如此”,根据观察,我们也一早就下了这么一个结论,既:今后数个月的“国际变幻”,恐怕都将深深地打上“赖斯访俄”的印迹。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继续下面讨论前,时事评论员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赖斯访俄”再说几句。
●对赖斯访俄的“数个背景”做个简单回顾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强调,赖斯访俄是在“数个背景”下成行的:
第一,在赖斯“准备”飞莫斯科之前,大家应该记得,华盛顿决策层让波兰出面组织了一场“欧亚五国商讨里海石油输送管道建设”的“里海能源峰会”,并“热情地”邀请上合重要成员国--哈萨克斯坦总统与会。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表面上看,此次“能源峰会”是由波兰“发起”的,但是,我们认为在大国间“舔血”的波兰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感召力,真正有能力组织这场能源峰会的不是别人,正是“挟着”波兰这枚棋子,“扛着”反导系统,利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极其渴望在中东、俄罗斯之外、再多一条石油输入路线的“战略心理”,从而在欧盟、俄罗斯之间“拼命下蛆”的华盛顿。
●华盛顿玩的“一石三鸟”之计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举行那场“反俄”“能源峰会”的背后,是华盛顿玩的“一石三鸟”之计:
其一,东方评论员首先想强调的是,华盛顿搞这种“能源小动作“,有非常“务实”的部分:华盛顿的确想抽中国、俄罗斯的“血”;
我们知道,里海最重要的产油国是哈萨克,最重要的产气国是土库曼斯坦。绝非巧合的是,中国已经有一根油管从哈萨克接油,且已经有计划从土库曼斯坦再拉一根“气管”,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
而哈萨克的大量石油出口(输往欧洲)都是经由俄罗斯的管道系统运输的,因此,所谓“里海能源峰会”、特别是邀请哈萨克斯坦总统与会这一环节,“标明”这根本就是一场探讨“从中俄能源管道中抽血”之“可行性”的会议。
●华盛顿玩的这一出,客观上还迫使哈萨克、土库曼“提前表态”
显然,普京访问土库曼、哈萨克时连签了两份大单,如愿地拿到了环里海天然气管道合同,从而取得里海最大天然气生产国土库曼斯坦输欧天然气的过境权;也与哈萨克达成共识,哈萨克决定让石油继续通过俄罗斯管道、而不是美国人投资的里杰管道向欧洲出口的协议。
非常清楚,哈萨克石油的产量有限,没有将三条管道、既“中哈管道”、俄罗斯管道、里杰管道“同时注满”的能力,因此,在俄罗斯得到哈萨克将沿用“老办法(通过俄罗斯管道)”、而不是“新渠道”(跨里海,通过里杰管道)向欧洲出口石油承诺的背后,就是与俄罗斯管道一起“正在同时使用”的“中哈管道”油源也得到了保障。值得强调的是,就在普京从土库曼斯坦带走环里海天然气管道合同的同时,在“中欧俄美”的中亚争夺中事实上已经表明立场的土库曼斯坦,立刻与中国也签了一笔能源大单:中国石油公司在土库曼拿到了世界储量最大的天然气田开采权。
由此可见,华盛顿玩的这一出,不仅没能从中俄能源管道中“抽血”,客观上还迫使哈萨克、土库曼“提前表态”,从而促进了“中俄”能源管道的“血源稳定”。
●华盛顿组织这场峰会也有“务虚”的一面
其二,华盛顿组织这场峰会也有“务虚”的一面,是继续在俄罗斯与部分东欧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扩大地对立,让俄罗斯与波兰、捷克、乌克兰、格鲁及亚之间的关系更加激化、让“怕俄、反俄、仇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东欧“就地强化”、并自东欧向西欧进行“蔓延”;
●美国人玩这一手最毒的部分
其三,美国人玩这一手最毒的部分,就是想利用欧盟对里海能源的极大期待,将哈萨克、土库曼这两个分别盛产石油与天然气中亚国家的“油、气”走向作为诱饵,将在伊核问题上“合作愉快”、在中东和平进程上“有所出入”、在以阿富汗问题为代表的中亚、南亚战略利益上“相互警惕”的“中欧俄”给搅成一团,以减轻其在中东战略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并策应其在应对东亚局势快速变化时的“力有不逮”。
●在两条东亚重大消息的背后
显然,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在韩朝铁路中断56年后,终于在17日实现“对接”,并开出南北往返列车的“背后”,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另一重大消息,既:韩国、日本开始探讨修建日韩跨海海底隧道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日韩跨海海底隧道在技术上没有大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源于政治层面。修建与否的问题,是日本是否决心搭乘“泛亚铁路快车”、是否决心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标志问题”;显然,“探讨”可行性,其实质是日本的姿态问题,这就是说,访美不成功、且决意继续其“强势外资”的安倍政府,对不愿意将“美日军事同盟”升格为“日美全球同盟”的华盛顿,再次抛出了新课题。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两条东亚重大消息的背后,是东北亚三国(中、日、韩)有可能加快经济合作的先兆,是东盟10+3有可能进入实质进展的先兆,也是联结欧亚大陆,将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几大经济体联结起来的“泛亚铁路”联结起来,并向非洲扩展的先兆(欧盟也正在讨论建设一条联结欧洲与非洲的跨地中海的海底隧道)。
●一个笑话
尽管这些东西离现实还有“太远的距离”、需要“N年的时间”。但是,一旦成为现实,那么,在“洲”一级的“地理单位”中,世界上唯一不能与欧亚大陆对接的就是美洲大陆了;同样,在大的经济实体中,唯一不能搭乘泛亚铁路快车、享受低成本好处的就是美国经济体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笑话,有朝一日,从理论上讲,不排除美国人也可以探讨修建一条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海底隧道,将自己与欧亚大陆相连,但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恐怕就是技术障碍、而非政治障碍了。
●“变招”,出险招,就成了被动中的布什集团的必然选择
我们知道,战略层次的玩意儿本就需要以年计时,因此,在华盛顿的决策层看来,现在是华盛顿必须使出决然手段、在中东、特别是在“两伊”问题上取得某种突破、以摆脱目前这种“东亚无力”、“中东无望”、“中亚无着”,从而让或敌、或友,或啃、或敲的关健时候了。
显然,要达到这一目标,方案是现成的,既首先就得将靠伊核问题粘合起来的“中欧俄”给拆了。可问题上,围绕这一方案,已经努力了数年之久的华盛顿至今一无所获。
因此,“变招”,出险招,就成了被动中的布什集团的必然选择。
●从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在“管道走向”问题上的“快速选择”来看,中亚国家是清醒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所谓“险招”,就是在中东、最好是在中亚选择一处既不会让局面全面失控,又能瓦解“中欧俄”“伊核协调”的地方,放上一把火。
然而,从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在“管道走向”问题上的“快速选择”来看,中亚国家是清醒的,土库曼斯坦与哈萨克更加靠近中俄、更加靠近上合的事实表明,这些中亚国家对华盛顿想利用自己、在“中俄欧”间点上一把火的算盘是非常警惕的。显然,在这一块,势力最强的还是中俄主导的上合。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小国该依靠谁,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华盛顿的另一目标自然就浮出了水面,方案仍然是个老方案
显然,在中亚“不成”之后,华盛顿的另一目标自然就浮出了水面,方案仍然是个老方案,就是挑起巴以冲突,继而“以挑起中东局部战争”相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再次传出以色列军机差点儿与德国领导的黎巴嫩维和舰队“武装冲突”的消息,也不难理解为何一度平静的巴勒斯坦,派别冲突再起?更不难理解为何华盛顿再向阿富汗增兵,巴基斯坦政局陷入急剧动荡。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东冲突的再起,以中东大乱相威胁,是“美以”在去年7月份就玩过的老剧本,不过,与这次不同的是,那次是伊朗主动出手为自己减压,而“美以”则借机想迫使最害怕中东大乱的欧盟、阿拉伯联盟“先于中俄之前”接受华盛顿的“中东和平条件”。而“中俄”的选择则是:在一旁静观欲争夺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的“欧美互殴”;●华盛顿主动出手,测试在叙利亚有重大战略利益的俄罗斯“敢做何反应”
这次则是华盛顿主动出手(阿盟秘书长日前就公开指责美国要对巴勒斯坦派别冲突再起负责),意图在于“以”将战争导向“相对较好对付的”叙利亚相威胁,以测试在叙利亚有重大战略利益的俄罗斯“敢做何反应”。
●欧盟旁观俄罗斯是否敢对华盛顿的一系列“战略刺激”进行有效反击
不难看出,这一次是欧盟在旁观,想看看俄罗斯是否敢对华盛顿的一系列“战略刺激”进行有效反击,如果是,那么,美国在波兰布署反导系统一事,将遭遇西欧的“坚决反对”,理由嘛,当然是必须维护欧盟的“团结原则”;
相反,如果俄罗斯只是嘴巴上硬,在叙利亚这个战略重地上、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反击华盛顿,那么,这次拿“团结原则”、公开警告俄罗斯,声称“波兰、爱莎尼亚的事就是欧盟的事”的欧盟,就会默认波兰、捷克的“自作主张”。
●面对这一美国人点火,欧盟想趁火打劫的局面,俄罗斯也出亮出了一记险招
我们知道,削减俄罗斯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影响,正是在黎巴嫩有重大战略利益的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这几个欧盟核心国家一直想做、却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到,瞄着这个战略机会,法国、英国、与美国联手,向安理会15个理事国散发了一份对叙利亚而言非常敏感的决议草案,既“有关设立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案国际法庭的决议草案”。
同样,面对这一美国人点火,欧盟想趁火打劫的局面,俄罗斯也出亮出了一记险招。
据俄《独立报》15日报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约”)秘书长14日宣布,“集约”决定向阿富汗提供援助,而这些援助将主要用于加强该国军队建设、加强阿富汗的反恐、缉毒能力。
众所周知,“集约”共有7个成员国,分别是俄罗斯、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显然,这些国家中,只有俄罗斯具备向阿富汗提供武器和军事专家的“军事能力”。
●俄罗斯想放出的“风”就一句话:我准备重返阿富汗
显然,在这则消息的背后,说白了,俄罗斯想放出的“风”就一句话:我准备重返阿富汗,手段嘛,就是“军事援助”,借口就是“反恐,反毒”。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俄罗斯在阿富汗境内有重大影响力,因此,在解读这则消息的时候,我们必须这样理解,俄罗斯在向方方面面打招呼:在必要的时候,在阿富汗境内反恐、不是谁让不让俄罗斯尽一份“责任”的问题,而是俄罗斯想不想尽一份“责任”的问题。也就是说,俄罗斯将以“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方式”重返阿富汗,这中间当然包括在阿富汗边境建立反毒、反恐篱笆;值得强调的是,也包括“强行进入阿富汗”。
●参照去年7月爆发的“中东战争”,我们又看到了一份老剧本
到现在为止,参照去年7月爆发的“中东战争”,我们又看到了一份老剧本,那就是,去年7月中东冲突时做壁上观的“中俄”之俄罗斯,再次选择了在远离中东火线的地方--阿富汗“亮牌”;与那次不同的是,那次是伊朗在合适的时机,在阿富汗边境与毒犯爆发武装冲突;这次则是俄罗斯亲自上阵,宣示“将重返阿富汗”!
在美国、俄罗斯分别展现了自己手中的底牌之后,在中东与美国争夺中东和平进程主导权的欧盟,在伊核问题上与“中俄”“合作愉快”的欧盟,在阿富汗,想在“中俄美”之外,保存有一份“中亚存在”、并以此作为南亚政策之基石的欧盟,在波兰反导系统的问题上,又将做何选择?我们将拭目以待。
值得强调的是,波兰反导系统问题的实质是,欧盟是否继续配合美国,在北约的帽子下,在欧洲、中亚方向“大力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的问题。波兰那几枚导弹,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大用。
●对欧盟的这份心思,北京的中东特使在访问中东顺访欧盟时,早就做了劝告
事实上,对欧盟的这份心思,北京的中东特使在访问中东顺访欧盟时,早就做了劝告,劝告欧盟加快中东和平进程,不在伊核问题上给华盛顿以喘息的机会。可惜的是,直到今天为止,特别巴勒斯坦冲突再度爆发一事证明,想在欧洲方向借机捞上一票的欧盟,并没有听进去。局势发展到今天,起码在俄罗斯有极大影响力的阿富汗方向,近期内,欧盟核心国家的驻阿部队就要吃一点亏了,在伊朗方向,伊朗的核能力也会再提高一点儿、从而向核突破方向再靠近一点儿!
毕竟俄罗斯说的话,是需要验证的。华盛顿、欧盟的某些心理活动,也是需要“实际行动”去加以“劝阻”的。
倒是在巴基斯坦方向,穆沙拉夫可能会得到俄罗斯的重要支持,因为俄罗斯想要在阿富汗展示力量,取得巴基斯坦的配合是一个重要前提。
当然了,这当然会得到北京的“欢迎”,但这又必将引起印度的强烈不满。事实上,就在今天,有媒体报道:俄印双方宣布向对方关闭自己的领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则消息,无疑佐证了上述的讨论。
下面,我们先通过一则新闻报道了解事情的大概,之后,东方时事评论员、军事评论员将一起进入今天的南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