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沟通,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而对于男孩子或者女孩子来说,还会有一些性别特色。本期,记者采访的是一个13岁男孩的父亲,他的经验是——
马团莹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11年前,他带着2岁的儿子马相伯到深圳打拼。当时,两岁多的儿子还说不了太完整的话,生活能力远远不及同龄的小朋友,甚至一度被幼儿园拒绝接收。回忆当时的艰难,周先生仍然百感交集。印象最深的是他有时候很晚去幼儿园接孩子,看见儿子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门口,眼神里充满渴望和委屈……
10年过去了,那个“晚熟”的男孩子,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阳光并颇有男子气概的少年。回忆和孩子相处的细节,马先生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之谈。
克服交流障碍 找一切可以接触的人说话
马先生的儿子说话晚,在幼儿园缺乏体现自信的机会,马先生就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帮孩子找与人交流的感觉。平时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孩子与邻居聊天。买菜或者和朋友出去吃饭也都带着孩子,安排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叫服务员姐姐拿盘子,对隔壁夸赞他的大爷问好等。即使在街上遇到陌生人微笑着看孩子,马先生也立刻叫孩子招手问好。
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果的,孩子很快克服了封闭自己的状态,也可以经常见到他会主动地和别人说话,主动地试图去做点什么。孩子6岁的时候,居然成了几个孩子的“头儿”,幼年时候的羞涩和拘谨不见踪影。在这个阶段,马先生觉得,放手给孩子一些机会,他会进步更快。
父子沟通 给一个彼此施展自我的平台
父子沟通,总是会有一些矛盾和冲突。马先生觉得,父亲与儿子,似乎天生存在某种无以言表的较量。父亲希望自己在儿子面前有形象,儿子希望父亲不要小看自己,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父亲的朋友。这种互相的期望和较量有时候就怀有像男人之间、战友之间的一种情愫,即使孩子没有意识,而男人的成长也就是这样开始的。所以,寻找理解彼此的途径,往往需要一点不动声色的技巧。
儿子8岁的时候,马先生已经觉得儿子是一个男人,和自己一样的男人了。他希望找到一些机会确定父子之间默契的关系。一次,他要在一个培训总结活动中做主持人,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决定带儿子参加,并很自豪地告诉儿子自己的身份。儿子很兴奋,觉得这是一件关系他们父子的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天,父亲在形象上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儿子也得到了同样的待遇。出乎意料的是,儿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居然以主人的姿态站在会议室的门口,礼貌地接待每一位来宾。在互动环节中,儿子还主动上台要给大家表演画画,兴奋地和大家合影,成了当晚最令人注目的明星。那天,当父亲的非常感动,他感到儿子长大了,而那些难忘的细节带给他的是远远超出了想像的喜悦。
让孩子信任你 赏识教育有技巧
对于与孩子的沟通,马先生比较认可赏识教育。尊重孩子也是一个前提。马先生在关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通常不先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让孩子说出理由。这样会让孩子感到一种尊重。比如孩子把小朋友带到家里玩。马先生会问儿子:你为什么带这个同学回来而不是带别的同学回来?儿子便会思考并回答他和这个同学交往的理由。这样的问话既可以了解孩子交朋友的情况,又可以指导他对人际关系的识别常识。
有段时间,儿子不喜欢写作业,写起来没积极性很慢。马先生就问:儿子你今晚1小时能做几道题?儿子说:5道吧。结果儿子提前10分钟完成了。马先生马上非常兴奋并很吃惊地说:怎么这么快啊!原来你可以这么快的!如果我做还达不到的。类似情景几次,儿子写作业的速度明显提高。
马先生说,发现孩子的问题,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去攻破,而不能以说教的语气。最忌讳的就是说“都是为你好”。其实小孩根本就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此外,孩子做错事要理解,不要急于批评。比如他把杯子碰到地上,不要指责他并说杯子要多少钱,而是要说没关系,问他原因,然后再告诉他怎样注意不把杯子碰到地上,这样才会达到教育的效果。
(来源:家庭主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