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丁博)如果你仅仅是因为《阿姐鼓》这首歌而知道朱哲琴的话,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这张专辑;如果你是习惯将所有喜欢的歌曲传输到MP3中边走边听的人的话,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这张专辑;如果在你的印象中朱哲琴的音乐只是带着地域风情的空灵之音的话,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这张专辑。
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朱哲琴和制作人何训田用不同的方式丰富着自己的阅历,提升着自己的感悟。相同的是他们的这次合作,依然保留着当年对音乐的那份虔诚和不妥协。当然,还有二人之间那种他人无法复制的默契。
初次聆听这张专辑是不需要歌词的,因为如果你拿着歌词去聆听,你会发现你同样不会明白她在唱什么。尤其是开篇的两首歌曲《不翼而飞》和《迦南香娑罗树》,一下子就将人带入了一种神游天外的意境中,然后就会一直漂荡,直到听过第七首歌《第七天》才开始回魂,然后发现手中的歌词其实毫无用处。而且,单纯审视这些词句,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如果不是放在朱哲琴的专辑中,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哪个孩子的习作。
但是,当你完整领略过这张专辑之后,你又是绝对不能忽略这些歌词的。因为它们可以让你透过那些虚无缥缈的感觉,直接触摸到朱哲琴和何训田的内心。强调一句,一定要领略完整的专辑,因为这不是七首歌,而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从出生到顿悟的过程。
《阿姐鼓》时代,朱哲琴的音乐还是有迹可寻的,甚至可以为那些音乐找出地图上的坐标,谈论一番哪首歌是西藏风情,哪首歌是世界音乐。到了这张《七日谈》,朱哲琴已经将所有的音乐元素真正容纳在一个城堡中,而这个城堡只能建立在人的心上,只能通过感悟去寻找。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承认听不懂这张专辑,尤其那些自诩的大师们。但是,在我看来这的确是一张听不懂的专辑,只能去依稀捕捉到什么。十年的时间里,朱哲琴游历了很多地方,见到了很多人,这让她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何训田则在尝试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风格。这样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也就不可能得到和他们同样的感悟。朱哲琴说,只能听了专辑、看了随赠的摄影集和她的一些文字才能明白专辑所要表达的东西。她错了,每个人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她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她自己的知道。就像那首听了十几年的《阿姐鼓》,究竟有多少人能明白?
假如你能从这张《七日谈》中得到感动,就足够了,不需要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