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周润发,巩俐,周杰伦。 贾樟柯,《三峡好人》,威尼斯,金狮奖。 大部分人相信,第一行字的目标读者是“大众”,第二行字的目标读者就是“小众”。 可是绝对数量真的有意义么?真正肯花钱去消费娱乐产品的中国人本来就是“小众”——中国人口的大众是农民。 尤其是当我参加过第一回先锋光芒电影展映的观众交流会,看到场内那份发自真心的热烈交流,我更加明白,在这个仿佛“大众大晒”的时代,媒体和个体,都更应该多一份自省。 如果一份报纸的良知包括永远敢于为弱势群体大声疾呼,那么给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是不是可以看做一份报纸的娱乐良知、文化良知? 如果我们的文化氛围是不敢承认自己有精神生活,如果我们的娱乐氛围是看小众电影就是装腔作势就是可耻,那恐怕才是真的可耻。 所以“先锋光芒第二回”电影展映选在这个第六代VS第五代(虽然第六代票房必败,可是除了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别的标准了?除了赶集一样去电影院,我们就没有别的看电影的方式了?)的时候开幕,额外多了一点意味,虽然其本意只是“帮助那些优秀的华语电影找到自己的观众”。 不要觉得“先锋光芒”是“小众”的就掉头走开——我们生活的意义并不是要永远站在大众的队伍里。给自己一个机会,给那些电影一个机会,没有大腕红星的电影也可以很有意思。也许只要往前一小步,你就可以看见宽广得多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