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圣诞档”都是美国电影最重要的档期,放大假,全家团聚,一起看电影--美国人的文化生活其实很沉闷,电影对他们很重要。所以圣诞档期对于电影业也就很重要。
中国内地的档期概念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形成,开始是模仿圣诞档,综合了香港经验,推出一个贺岁档的概念,可是中国人的春节节目里,走亲戚大吃大喝可以重复上演好多天,看电影的时间却不多,所以,"贺岁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火爆。
推出的第二个档期概念是"暑期档",放假了,大学生们有时间看电影了,可是电影策划人们很快发现,多数学生是在学校的时候看电影:在学校人多,聚众看电影热闹,而且大家喜欢讨论,容易形成热潮,而放假回家,找不到人一起看电影,看电影的情绪也就低了很多--看电影跟唱K、吃饭一样,还是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像我这种一个人溜去看电影的,经常被别人怀疑另有企图。
开始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圣诞档",因为中国人不过圣诞节。
可是情况迅速变化,这几年,大城市的年青人不但过圣诞节,而且热情比老外还高涨。对于西方人,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可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一个无拘无束的狂欢节,吃完圣诞大餐,收了圣诞礼物,还想干点别的--于是电影就成了很重要的选择。
圣诞前后,北京各大影院买票的人龙,排得比火车站还长。《黄金甲》、《伤城》、《面纱》、《三峡好人》、《大电影》……纷纷登场,圣诞档一下子成了热门。原定明年暑期上画的周星驰《长江七号》,据说也将推到明年圣诞档了。
"圣诞档"这个从天而降的蛋糕虽然大,但是分的人多了,能够吃到嘴里的就少了。比如《三峡好人》,就几乎被挤了出去,而即将上画的《大电影》,前途也并不看好。其实,《三峡好人》这样的片子,并不合适在圣诞档这个热门时间上画,张"亿"谋关于《黄金甲》的其他辩解都比较强词夺理,但是关于《三峡好人》他说得还是有道理的:这电影根本应该在艺术院线上映。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艺术院线,但是以后会有的,毕竟,我们都有"圣诞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