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们的生活环境为好,米有毒、油有毒、淹咸菜有毒、青菜有毒、调味料有毒,呼吸的空气也有毒,孩子吃的奶粉有毒、奶瓶有毒、穿的衣服也有毒。这说的是有毒的,至于假冒名牌的,那就更不胜枚举了。 假名牌的洗发水、化妆品,假名牌的衣帽鞋袜,假名牌的食品饮料,假名牌的家用电器……在假冒伪劣充斥我们生活每个角落的环境里,能让人开心起来的事的确太少了。娱乐新闻本来可以算做是生活中的调味剂,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娱乐新闻早已成了假冒名牌的重灾区,假货无日无之。 在没有从事新闻工作之前,一遇到假恶丑我就会想到找记者。那时候挺天真,以为什么都可以假,这报纸上的白纸黑字、广播电视里的义正严词,怎么都应该是真的,要不这个世界上我还可以相信谁?然而现实的确残酷,等到身经百“骗”,认清了新闻(最主要是娱乐新闻)的真相之后,这才发现,原来谁都不能相信。新闻要是造起假来,假得更离谱,尤其是那些现在已经逐渐被更名为八卦的娱乐新闻。而且我们发现,娱乐新闻造假的手段跟其他商品造假的手法基本上同样低劣,也不过就是将人家名牌商品的商标贴到自己的假货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比如说王菲最近因为生孩子备受关注,所以能跟她扯上关系的人都会被贴上王菲的标签,还有人将一个不知名的BB照放到网上,说那就是王菲孩子的照片,反正外界谁都没见过王菲孩子到底啥模样,照样糊弄一大批人;再比如最近两年“超级女声”(简称“超女”)比较火,于是不少记者就想办法把什么新闻都往超女上扯。 最近有一则假冒超女名牌最离谱的新闻,报道称5月28日凌晨,江西服装学院宿舍内发生了一起因为“超女”杀人的案件。事因当晚正在看湖南卫视“超女10进7”的比赛,许某是张姗姗的“粉丝”,而张姗姗当晚比赛被淘汰,于是许某要求转台,而作为厉娜支持者的李某坚持不肯,两人起了争执。结果引发事端,李某被许某连砍20余刀。一直被人杯葛会毒害青少年的超级女声,因这则新闻被更多人视为毒瘤恶草。但主办方已经说了,这不是一起超女引发的血案。原因是“超女10进7”的比赛既不是5月28日播出的,也不是27日播出的。最简单的常识是,既然当晚没有超女比赛,即便那天晚上那个地方那两个人之间真的因争看电视节目而引发血案,都不能简单归结为“超女”引发的血案。 不知炮制这篇新闻的是何许人、出于何种目的。如果把他与做造假的商贩相比,他只能让人联想起那种书读得少,见识不广,甚至尚未学会上网,只知道名牌产品好卖的人。因为无知,又急于赚钱,于是,随便就抓一个名牌产品(“超女”)的标签贴到自己要卖的商品(这则新闻)上。其结果虽然是最终被揭发为假货,但这批假货已经流入市场,而且销量惊人。也就是说,这家伙还是借机赚了一票的。 其实,最让人吃惊的不是他的造假手段之低劣,而是这则假新闻带来的影响。商品造假要是这么快就被揭发,一定没流入黑市多少,但这假新闻虽然手法拙劣且被揭发及时,却已经流入“正规商场”,且被“消费”掉很多。不少人真的以为,这确实是一起超女引发的血案,这真的是超女毒害青少年的又一罪状。我想,那个正式注册了“超级女声”为性用品商标的老板一定会感慨:我的正品怎么还没这家伙的假货有市场?答案是:没办法,流通渠道不一样,消费群体有区别。灾难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造假会加重读者娱乐新闻就是假新闻的印象。长此以往,恐怕整个新闻界的形象也要失守了。 在此之前,我是深为我们民族的造假智慧感到骄傲的。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看的、听的、花的,哪样没出过假货?但在见识过这种乱贴名牌标签的假娱乐新闻“产品”之后,我感觉还是不能太过高抬国人的造假智慧。尽管我觉得这种“繁荣市场”的做法也都算是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但还是觉得这事好说,但却不那么好听!

·章子怡和模特礼服PK(组图)·十大自订最高身价女星(图)·车太铉婚宴现场(组图)· 高圆圆迷人短发写真(组图)·袁咏仪母爱大发逗小孩(图)·李亚鹏“弃”妻女赴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