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后脑的头皮长了个像暗疮的包,越来越大,睡觉的时候很痛。听说这是脂溢性皮炎的症状?是不是?怎么办?
我妈说是卷虫病,迟些会平复,但是会有一圈东西在头发根
你这可能是皮脂腺囊肿,已经有疼痛感,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建议去正规医院外科就诊,手术摘除,并抗感染治疗。
推荐一文,供你参考:
皮脂腺囊肿
目录• 疾病名称
• 疾病别名
• 疾病概述
• 疾病分类
• 疾病描述
• 症状体征
• 诊断检查
• 治疗原则
• 治疗方案
• 疾病预防
• 预防常识
• 治疗方案
• 疾病预防
• 预防常识
疾病名称
皮脂腺囊肿
疾病别名
俗称“粉瘤”
疾病概述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一般在1毫米内,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兰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口腔科
疾病描述
皮脂腺囊肿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能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症状体征
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左右,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有时在囊肿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受阻所致的小黑点。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蓝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诊断检查
1.病史中询问肿瘤发生时间、部位及发展情况。
2.该囊肿呈单个或多个,柔软或稍坚实的球形肿物,直径1~3cm左右,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但基底可以移动。有时在囊肿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受阻所致的小黑点。
3.注意与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鉴别:
(1)皮样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等处。
(2)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多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成,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好发于手及足踝等易受外伤和压迫的部位。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一经确诊后,均应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
2.并发感染者应予口服抗菌药(如增效联磺片、麦迪霉素等)及热敷等抗炎治疗,炎症消退后手术切除。
要听从医生如现要做手术,必须要做,不用担心,用麻药医生有剂量,疤痕大了可以整容。
治疗方案
通常行手术切除,应完整切除。如并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疾病预防
有皮脂囊肿的人,应特别注意对皮肤的护理,要讲究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更衣、勤剪指甲。
预防常识
皮脂腺囊肿常发生在头面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且易合并感染,局部出现红肿压痛,甚至化脓溃破,因此,主张手术切除,术中要求囊壁一定要完整切除,否则很易复发。
什么“暗疮”,就是皮脂腺囊肿,除继续生长外还容易感染,尽快尽早到医院外科手术治疗。
你好,不必惊慌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指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腺聚积而形成囊肿。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头皮和颜面部,其次是躯干部。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往往被诊断为脂肪瘤,纤维瘤等。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兰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手术是皮脂腺囊肿唯一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可能有以下几种:
1、皮脂腺囊肿,做个小手术切了就行了,以上几位说的都很清楚,就不再重复了。
2、毛囊炎,如果很大就可能是毛囊周围也有炎症,就是俗话所说的疖子。如果能自行破溃,外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膏,比如百多邦、达维邦,等脓排尽了会好,如果太大,或是破溃后持续有脓液,就要到医院切开排脓。
3、皮脂腺痣,也是爱长在头皮上,没有什么有效的外用药,得去医院冷冻或是切除。
皮肤上的病是要亲眼看才能确诊的,所以还是建议你到正规医院治疗,皮肤科或是外科都可以。而且听你的描述不是什么大问题,顶多做个小手术,在门诊就可以做,什么都不影响。不太可能是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的症状是红斑基础上的黄色油腻性鳞屑,一般不会有包包。或是照张照片发上来看看,总比说的清楚。
祝你早日康复!
脂溢性皮炎
类 别:皮肤性病科
概 述:
脂溢性皮炎(皮肤性病科)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损害为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认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生长增多所致。
症状表现:
1.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2.皮疹好发于头皮、眉部、眼睑、鼻及两旁、耳后、颈、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间区、腋窝、腹股沟、脐窝等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
3.自觉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
4.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1个月,皮损多在头皮、额部、眉间及双颊部,为溢出性红色斑片,上有黄痂。
诊断依据:
1.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典型皮损为边缘清楚的暗黄红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分布对称;
2.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部位,如头、面及皱襞处等;
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 疗:
治疗原则
一、全身治疗: 1.维生素B2、B6和复合维生素B等; 2.瘙痒剧烈时,可给镇静止痒剂等; 3.炎症显著或炎症范围较大时可短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生素。
二、局部治疗:治疗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
用药原则
1.一般选用维生素B族药物。瘙痒剧烈时,可选择1-2种按组胺类药物;
2.类症明显或皮疹广泛而其治疗不能控制时可选用强的松口服;
3.同时选用适当的外用药。
预防常识:
本病一般诊断不难,但应提高警惕与红斑型天皰疮鉴别,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后果。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肥皂洗头,避免诸如篦头发等各种机械性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