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济南5月29日电特约通讯员唐永梅报道:5月中旬以来,在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出现了一些“生面孔”,他们与该校教学专家和科研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在教研室、训练场忙碌着。校长朱平告诉笔者,这些“生面孔”均是来自军内外的专家学者,正与该校联手对一项重要革新项目进行攻关。该校自开展科技创新协作以来,已有多个科研项目在联手攻关中取得突破。
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该校发现,“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的科研模式不但容易造成重复浪费,而且制约了科技创新向高层次迈进,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为此,该校于今年初确立了与顶层“对接”、与强手“联姻”的科研思路,每进行一项科研或革新前,先与顶层设计机构联系,待通过论证后再展开科研攻关。同时与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及山东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和合同书,确立协作关系。某新装备电磁防护加固技术是部队战斗力建设中的一个“瓶颈”,也是军内教学科研中的一项难题。该校通过顶层设计机构认可后,启动联合科研机制,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阶段性成果。
朱平告诉笔者,这种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开放合作模式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杜绝了资源浪费,使更多的单位和部门在一个框架内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二是由于立项精确,有了顶层机构把关,使科研或革新项目更贴近军事斗争准备前沿和实际,较好地解决了科技创新“为奖不为战”的问题;三是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缩短了研究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时间。同时,与科研单位和院校的互访机制也提升了该校的学术交流和研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