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餐饮器具一直被视为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足见“美食”与“美器”的唇齿关系。“好马配好鞍”,精美的佳肴以精致的器具相配,相得益彰。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是个烹调爱好者。他说,菜肴出锅后,该用碗的用碗,该用盘的用盘,“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这是美食与美器搭配的精彩论述。今天,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人日渐增多。“竹木筷子粗瓷碗,搪瓷茶缸把水端”已成为一张旧时底片,悄然隐去。各类各式的餐饮器具正以“专业化、多元化、组合化”的新面孔亮相,为日常家庭用餐增添新意和情趣。

目前,人们在家居生活中一般还是看重陶瓷餐具,因为它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也显得干净、亲切,而且价格也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厚重的粗瓷制品虽还有部分买者,但除了农村和边远乡镇尚有销路外,在城市正逐渐受到冷落。以“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骨质瓷、象牙瓷等为原材料的餐具现正大行其道,成为人们的首选。这类餐具瓷质细腻,釉面光亮,莹润如脂,既实用又美观,多为白、乳白、浅赭等淡素色,配上淡雅的花纹图案,能更好地衬托出中式菜肴的色与形,符合简约、精致的潮流,很受欢迎。过去人们曾非常看重餐具的多功能,以至于饭菜酒统吃的大瓷成了当家的“花旦”。而今餐具的专业化色彩渐趋浓重,不仅碗、盆、碟、盘分工明细,就连碗、盆也分出了汤盆、菜盆、翅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精美的食物就要有精美的器具搭配,这一点要注意四点和谐。菜肴与器皿在色彩纹饰上要和谐。在色彩上,没有对比会感到单调,对比过分强烈又不和谐。美术家将红、黄、蓝称为原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称为对比色;红、橙、黄、赭是暖色;蓝、绿、青是冷色。一般来说,凉菜和夏令菜宜用冷色器具;热菜、冬令菜和喜庆菜宜用暖色器具。在纹饰上,食的料形与器皿的图案更要相得益彰。如果将炒肉丝放在纹理细密的花盘中,既给人以散乱之感,又显不出肉丝的自身美。
关键词: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