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骷髅”出笼后,其身价迅速飙升至1亿美元,因为这个被钻石包裹的骷髅头,使达明安·赫斯特登上了毁誉参半的争议浪尖。人们禁不住要追问:艺术品日益奢侈化、贵族化,是否已经脱离了艺术的本质精神,脱离了艺术的本质属性,变得商业化、非艺术化?
在伦敦展出的这个“钻石骷髅”被命名为《上帝保佑!》,其制作工艺几乎完全由赫斯特完成。作品的制作历时18个月之久,系由伦敦邦德街老字号珠宝店共同完成。该作品的形状和大小与真人头颅一模一样,由2156克白金铸造而成,上面镶嵌有8601颗重达1106.18克拉的VVS级高纯度钻石,就连两个眼窝和鼻子处都镶满了数百颗钻石。这个钻石用量甚至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冠的3倍!
据估算,这件“钻石骷髅”用料总成本高达1400万英镑,光是钻石部分就价值1200万英镑,创下现代艺术作品之最。其中,那颗被镶嵌在前额正中央的粉红色梨形巨钻——“头骨之星”便重达52.4克拉,在它四周均匀分布着14颗同为梨形的中等白钻。据画廊一个内部人员透露,已经有两三个买家与画廊讨论了购买事宜。他们没有透露有兴趣购买的是个人还是什么机构。
究竟是终极病态的探索,还是为当前艺术市场价值与标价间的复杂关系画上了个问号,就看你怎么看了。
这只骷髅头陈列在伦敦西南角的怀特·库伯梅森园画廊。在那个黑暗的展厅里,只有聚光灯打在骷髅头头顶。远看它像是唯一的光源,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发光球体,在每个充满敬畏的前来驻足凝视的人脸上映射出天体般的耀眼光芒。
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和展览总是冠以恶作剧式的标题,同时也允许不同的反应。怀特·库伯的画廊里还收藏了赫斯特的其他一些作品,包括那头被分成两半,泡在两个灌满甲醛的玻璃缸里的老虎鲨,嘲弄式的命名为《活人眼中肉身死亡的不可能》等,这些作品动辄价值上百万英镑,令人咋舌的同时,也令人生畏。
“奢侈”在无节制地进行
无节制的奢侈是构成这件作品的核心之一。被钻石这种物质轻浮的象征物包裹着,令人容易忘记贵重表皮下隐藏的真实。据介绍,赫斯特原本打算在骷髅头下颚的一个空洞里补上一颗黄金的牙齿,但最终因为效果不佳而放弃。也没用骷髅原本的牙齿,而是去一个私人牙医那里找了些牙齿代替,填在骷髅头的白金牙床上。于是画廊里观望的行人们看着心中的神物痴笑,骷髅头也对着看客们露齿而笑。
骷髅头原型是在伦敦一家动物标本店买到的。已经确定是一个30岁左右欧洲男性的头颅,他大概生活在1720~1810年间。他的遗骸本身已经构成了一件挑衅的奢侈作品。这个骷髅头的来源已经不重要,每个买家关心的是这个骷髅头鳞状骨缝合处,赫斯特是否已经签了名。还有一样东西对他们也很重要——手写的保证书——保证钻石品质、来路无疑。
它不是无耻的哗众俗物,它会永恒
达明安·赫斯特钻石包裹的骷髅头目前价格已经飙升至1亿美元。目前各界对该作品褒贬不一。让我们且来看看赫斯特本人对质疑的回答。
媒体:这件作品算不算有史以来最无耻的哗众俗物?
赫斯特:它要么会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当代艺术作品,要么就是件最无耻的哗众俗物,我更坚持前者。我开始还颇为担心,因为它看上去确实像个俗物——俗气、炫耀过了头,我们像是失败了。但现在我对展出结果很满意,我想它会永恒。普通人看这件作品可能只当这是只闪闪发光的骷髅头,我创作该作品的用意在于,认识我们不可能长生不老的思想,但希望表达一种战胜死亡的感觉。
媒体:你怎么想到用一个人头骨来进行创作呢?
赫斯特:《上帝保佑》这件作品是从南美阿芝台克人类似的绿松石装饰的头骨获得灵感的。
不过这只头骨包裹着一层白金和钻石,而且牙齿是真的。把真牙放回去很重要。就像在甲醛里的动物你能获得真实动物的感觉。这不是再现,我想它是真的。原来的骷髅头掉了一颗牙齿,原本想要用颗金牙代替,却最终决定放弃。我觉得不需要,所以就把它拿出来了。这感觉上更像人而且更诡异。
媒体:您希望它最终归属何处?
赫斯特:目前已经有几个人表达出购买意愿,但我不希望这个骷髅头被某个私人买家据为己有,将这件作品从公众眼前拿开,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它的价值也就终结了,我当然希望它能不断展出。如果有人要买,这会是部分条件。
一些观点认为我的作品是对艺术行规的公然嘲笑而非严肃的艺术作品,我并不认同。我现在已经不再担心什么是艺术了,有好的艺术、坏的艺术、不同的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是艺术,我认为他们应该比当代的艺术要更永恒。
媒体:您打造《上帝保佑》耗资具体有多少,您希望公众通过你的作品能获得什么东西,或者是感受?
赫斯特:我自己也记不清是否花了1000万~1500万英镑。我希望这件作品给人们希望——振奋、屏息凝神。我庆幸跟邦德街的Bentley& Skinner公司合作打造这个骷髅头,整个过程花费了18个月。(译自英国《观察者》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热评
“如此讥讽死亡,正是妙不可言!”
据说达明安·赫斯特的新作标题来自他母亲见到作品后的一句惊呼:“上帝保佑!你下面还要干什么啊!”赫斯特著名的鲨鱼、肢解的小牛,他所有的艺术都关涉死亡。这个在伦敦购买的18世纪头颅,受墨西哥一个镶嵌绿松石的头骨的影响。“我当时觉得要是做一个钻石的就太棒了——就是会贵得离谱。”他回忆说,“后来我觉得也许昂贵正是实践它的绝妙理由。死亡是如此沉重的主题,做点什么当面讥讽一下正是妙不可言。”
可问题在于,钻石的耀眼光芒可能已超出了赫斯特所赋予作品本身的艺术意义。珠宝本身就贵得离谱。赫斯特还自己花钱装饰骷髅。眼见着国际钻石价格攀升,珠宝经销商却为了艺术家的利益试图垄断市场,这无疑给非洲滴血钻石的话题火上浇油。《上帝保佑》可能正在更直接的意义上影射着死亡。
赫斯特希望在被某人私藏之前,英国博物馆之类的机构可以把它拿去多向公众展览一段时间。但无论如何,赫斯特都会作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家登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译自纽约时报艺术评论)
观点:奢侈让艺术走向庸俗
“钻石骷髅”到底是终极艺术还是终极奢侈?昨日,记者就艺术品日益奢侈化的话题采访了著名艺术家舒勇先生。他告诉记者,艺术现在仿佛已经成为了富人的宠物,继名车、美女之后,艺术奢侈品成为有钱人的最爱。从“钻石骷髅”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品已差不多已经走到终极奢侈的程度。不光是西方,我国的艺术品奢侈化也在不断升级,艺术品盲目追求奢侈化,脱离社会大众,只会让艺术走向庸俗。
关注“钻石骷髅”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当艺术品的奢侈化也在中国迅速蔓延。依靠着国内富豪的强大购买力,上海等城市俨然已成为国际一线艺术奢侈品的重要市场。“中国艺术品”似乎是与“中国奢侈品”最接近的一个名词。如今在这种“中国式”奢华文化的浪潮裹挟下,文化艺术中许多种类,开始变得日趋商业化、奢侈化和贵族化。
舒勇认为,艺术一旦走向奢侈化将会导致艺术失去原有的想象力。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来使用财富。在中国,艺术奢侈品牌其实仅仅是在传达一种高人一等的生活方式,一种前卫西化的生活观念。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奢侈化等于欧美化”的观念缠绕着那些一夜暴富的人群,中国艺术家要真正做到纯质的原创,其道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