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 本报特约记者 曹传彪 特约通讯员 洪当先
航测兵测的是战场而不是风光
——战场保障部队训练也要实战化
兰空某航测团先后出色航测了国土边界、珠穆朗玛峰和北京等大中城市,圆满完成了三峡水利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奥运场馆等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航测选址任务。为此,团队多次受到总部的通报表彰。
城市变化、工程选址的航测赢得了喝彩,但战场航测却暴露出了问题。两年前,上级要求该团到某地执行战场航测任务。团队几个机组千里机动航测时偏离航线,最后不得不补拍才完成任务。事后,团长尹荣芳在阶段工作讲评时直言不讳:“我们的主要使命是测好战场,不是测好风光。”
实战化训练对航测兵来说,就是要从难从严,在各种条件下苦练测量本领。去年,他们把紧急升空、战斗转场作为航测飞行的重头戏,以航测任务为牵引,多次按照战斗出动时限组织部队紧急升空,进行转场训练,在航测中有意设置迷航、发动机空中停车、出现不明飞行物等意外情况,检验航测预案,提高应对各种复杂条件的能力。
实战化训练改写了他们在熟悉空域抓训练的历史。前年8月,航测兵开赴西藏阿里地区进行航测。这里雪山连绵,气候恶劣。飞机一到测区上空,航测机一会儿被气流拉下去几百米,一会儿又被顶了上来,机组人员在机舱中东倒西歪。但航测兵们没有一个退缩,圆满完成了航测任务。
老旧装备能不能保障现代作战
——靠苦练精兵来弥补装备的代差
2006年7月,该团受命去北方某地执行航测任务,要求他们为未来作战提供大比例尺地图。大比例尺地图的前期拍摄需要高空作业,对飞行、领航、照相等都有着特殊的要求。航测中,他们辛辛苦苦飞了十几条航线,可拍出的照片却不合格。
分析原因时,不少官兵说,现有航测机是老装备,很难保障信息化作战。旧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政委聂永宏认为:装备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信息化战争的步伐不会等人,我们要有自己的应对招数,做到剑不如人剑法补,靠苦练精兵来弥补装备上的代差。
去年5月,部队组织新员进行航测训练,完成了日常航测训练中的照相侦察、平原航测、高山航测等一般性训练课目,经过考核成绩合格。按照以往的做法,新员可以放单执行任务。谁料,团党委并没有低标准放行,又重新组织新员对小航线、不放襟翼、短窄跑道着陆、夜间仪表穿云、大中小比例尺航测照相技术飞行等重点课目进行了强化训练。
精兵强将弥补装备代差。为保障信息化作战的需要,该团进驻青藏高原执行航测任务,任务难度很大。他们经过充分准备,凭借精湛技术,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探索出了高原条件下发动机难启动的原因和对策。
是作战行动的“看客”还是直接参与者
——融入联合作战综合保障大系统
这是一次让航测兵改变观念的航测。
一次大规模演习即将在边塞某地举行。此次演习不同以往,从指挥到具体作战行动都要求有精确的地理信息资源支援。该团精心计算、精确航测,为制作军事地图提供了第一手珍贵数据。战斗打响之后,参演部队依据航测资料科学布防,战机准确航行,导弹精确打击。
演练取得成功,官兵们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团队不是一支简单意义上描绘地图、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部队,而是一支特种勤务部队,一切行动都得融入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的综合保障大系统中,从而实现有力支援联合作战的目标。
从此,该团上下叫响了“融入综合保障系统、支援联合作战”的口号,借助上级指挥信息系统,进行联训联测。他们把人员和装备拉到复杂电磁环境中训练,与兄弟部队一体互动,建立了跨军种、跨建制的联合保障机制。
支援联合作战,航测兵勇于攻难克险。前年春节刚过,他们奉命到某地执行紧急重大航测任务。在两年多的航测中,航测兵克服航测任务重、地理信息精度要求高、可飞天气少等困难,一举创下了飞行千条航线、航摄万米胶卷、一次性航测成功的纪录,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提供了精确的信息资源,受到总部的高度赞扬,被誉为未来军事斗争的“开路先锋”。
编后
一切训练都向信息化聚焦
我们常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抓训练,这既是各军兵种部队开展军事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打赢的现实要求。道理很简单,未来打的是信息化战争,这就必然要求各部队在平时的一切训练中,都要向信息化聚焦,向信息化要战斗力。
信息化作战是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对抗,是一个整体战。作为整个作战体系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主战部队,还是保障部队,在这个有机链条上,都不能有弱项,不能当“短板”。因此,各部队要紧密联系自身担负的使命任务和练兵实际,加大信息化、实战化训练力度,创新训练方法与手段,通过锲而不舍的刻苦练兵,磨砺信息化作战的高超本领,确保自己的这一环“过得硬,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