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军某仿真试验中心正在开展的5项大型课题,全由5名尉官领衔攻关;2005年以来,先后有5名干部代理技术室主任,任职时平均年龄27岁;3年来,该中心完成的电子战装备试验科研任务,95%的技术骨干是2000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
一串串数字让人惊叹!这些“稚嫩的肩膀”,是如何扛起科研攻坚“千钧重担”的?该中心政委疏义明总结道:年轻人处在出思想、出成果的黄金时期,如果早发现、早使用、早扶持,他们就能“大器早成”。
2005年6月,该中心技术三室主任岗位空缺,中心领导决定由二室助理工程师张安民代理室主任。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三室是总体室,主任应该精通各个室的每个专业,张安民毕业时间不长,恐难胜任技术“抓总”工作。但该中心领导有自己的看法:张安民先后参与了多型雷达对抗装备试验任务,闯劲足,有发展潜力。
顶着压力,张安民走马上任。两年来,室里试验、科研工作齐头并进,他领衔攻关的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用错人!”中心主任董印权语气坚定地说:“对有创新潜力的年轻人,要因人设岗,不能让他们在坐等机会中埋没了潜力。”现在,中心6个室主任,5个是尉官低职高配的。这些小伙子思维敏捷、敢闯敢拼,很快就在仿真试验、科研等工作中独当一面。
某大型课题启动,研制经费上千万元。该中心打破选人论资排辈的惯例,让在试验中表现突出的中尉顾振杰担任课题组长。他不负众望,技术攻关连连取得突破。
“指控科研项目没有按进度完成,主要是对综合布线、硬件集成等技术的难度估计不足……”在今年1月的技术讲评会上,一室代理主任刘丽明当着中心领导和数10名科技干部的面坦陈不足,剖析原因。会后,刘丽明带领技术骨干突击了半个月,把工作进度赶了上来。
“月技术讲评会”始于2005年的一次课题研究方案汇报。几名年轻技术骨干由于紧张,在发言中没能将设计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影响了课题的申报质量。“年轻干部不但要会科研攻关,而且要善于与别人做技术交流。”为此,该中心决定:每月举行一次技术讲评会,给年轻科技干部搭建一个锻炼的平台,打造一个成长“引擎”。
讲评会上,各室主任和课题组长面对中心领导和全体科技干部,脱稿讲述本月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存在不足,有效提高了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放军报 毛敬雄 钱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