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香港电影和电视剧相比,香港音乐在内地的发展过程似乎更加曲折。从上个世纪80年代,谭咏麟率先敲开内地的大门,到粤语歌曲的衰落,再到如今“粤语音乐圈”的形成,香港音乐在内地经历了不少跌宕起伏。和台湾音乐相比,香港音乐在内地的发展局限性更大,需要经历的时间更长,甚至可以说在回归已经十年的今天,香港音乐和内地听众的口味依然在进行着融合。
1984年——上世纪80年代末
粤语歌曲敲开内地大门
代表作:《谭咏麟独唱精选集》、《张国荣精选》、《张学友精选》现象:这段时间,内地本身的流行音乐还没有开始兴盛,台湾的流行音乐也没有正式的渠道可以进来,香港成为了当时人们获得流行音乐最主要的途径。不仅是香港歌手的作品,像邓丽君等台湾歌手的作品也是通过香港流传进内地。内地的歌手也开始翻唱一些港台的经典歌曲。
对于所有喜欢香港音乐的内地歌迷来说,1984年是必须要记住的一年。这一年,一盘磁带合辑为我们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意义深远的人。这盘合辑就是《谭咏麟独唱精选集》,这个人就是谭咏麟。在这盘合辑中,我们听到了《爱在深秋》、《爱的根源》等很多到现在依然脍炙人口的歌曲,也开始感受到了粤语歌曲的魅力。
乐评人科尔沁夫回忆说:“当时我还在呼和浩特。那里并不是一个流行音乐资讯快捷的地方,但是我依然听到了这盘磁带。”和他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词人崔恕,当时他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也同样逃不过这次粤语浪潮的侵袭。
在《谭咏麟独唱精选》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之后,引进了这盘合辑的广东某唱片公司在第二年又用相同的模式陆续推出了《张国荣精选》、《张学友精选》、《达明一派精选》……香港音乐在内地市场的第一次热潮正式降临。
在香港音乐在内地掀起热潮的同时,也正是香港粤语音乐开始辉煌的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的音乐市场是英文歌和国语歌的天下,台湾音乐是香港音乐市场上的宠儿。随着粤语电视剧在香港的兴起和许氏三兄弟的出现,粤语歌曲开始在香港抬头。许冠杰在自己主持的节目《双星报喜》中演唱了哥哥许冠文作词的《铁塔凌云》大获成功,也带动了粤语歌曲的发展。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的粤语歌曲开始繁荣。而粤语歌曲开始在内地掀起影响的时候,也正是香港音乐史上所谓的“双星争霸”的时期,谭咏麟和张国荣的竞争成了这个时期的主题。事实上,在这场竞争中谭咏麟一直占据了上风,直到他在1988年宣布退出颁奖礼,张国荣才开始雄霸歌坛。在女歌手方面,则是梅艳芳一枝独秀。
随着,谭咏麟退出颁奖礼和张国荣的第一次退休,香港乐坛开始了百花齐放的时期,很多我们熟悉的大牌歌手在这个时期开始真正辉煌。这其中就包括达明一派、张学友、BEYOND等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的歌手和组合。
谈到那个时期香港音乐在内地的繁荣,行文唱片的总经理刘思齐分析说:“其实不仅是因为那个时代出现了一批好的歌手和作品,同时那个时候也是内地音像市场开始建立的时期,而从香港流传过来的音乐是我们那时候能够接触到的最先进的音乐。”
他介绍说,谭咏麟之前,许冠杰等人的歌曲其实已经开始通过民间的途径流入内地,不过总体上还是在珠三角一带流行。谭咏麟之后的一批人之所以可以大范围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地欣赏音乐条件的改善。那时候,老式的单卡、双卡录音机已经开始普及起来,人们欣赏音乐的途径也从一味地依赖广播,转变到手机、磁带。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音像市场开始建立起来。当时广东的一些歌厅歌手曾经录制过一张合辑《九州方圆》,里面收录的全是当时最流行的港台歌曲,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第[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