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19岁,看起来很老,我知道这些都是受到情绪的影响,我老是害怕和愤怒,就是改不了,现在情况越来越差。希望大家给点意见,谢了。
找个男朋友,有助于你心情的变化!
每一个人都不免有愤怒的时候 当人的行动受挫、目标受到阻挠、自尊受到损害等,都会引起愤怒。不过,愤怒是极具毁灭性的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弄得不可收拾。
现代人普遍过着紧张的生活,在无常的信息中疲于奔命,在高度竞争中追求成长和效率,在诸多不同价值冲突中讨生活。交通是拥挤的,人际互动是冷漠敌意的,心境常怀不安。在这样紧张的气氛和压力之中,难免为了一点小小的摩擦恼怒而大动肝火。
愤怒不但容易陷人错误的意气之争,更容易破坏人际情谊;若因而说错话、作错决定,更是悔不当初。
愤怒也不全是负面的。有时适当表示愤怒,可以表达立场,坚持自己的主张,并警告对方,自己的容忍是有限度的,令对方有所节制。不过,这种愤怒的表达不是抓狂,不是丧失理智的行动,而是保持心情的稳定,表达适当的愤怒情绪。
每一个人都不免有愤怒的时候,当人的行动受挫,目标受到阻挠,自尊受到损害,等等,都会引起愤怒。不过,愤怒是极具毁灭性的情绪,稍有不慎,就会弄得不可收拾。因此,要发怒之前,要先注意:
·如果双方都坚持己见愤怒可能导致彼此的僵持和冲突。
·愤怒会伤害对方自尊,造成敌意和仇视,引发暴力冲突。
·愤怒很容易和自己对生活的不满混淆在一起,让事端扩大,冲突深陷,误解加大。
·愤怒令人失去理性一味发泄情绪,而疏于为事理着想,会造成沟通中断。
·当你用愤怒的手段屈服了对方之后,愤怒的行为从而强化,养成错误的待人习惯,造成对自己身心和人际关系的伤害。
两个坚持己见的人,如果不使用愤怒,并设法维持彼此的自尊,总会找到沟通的渠道,发现彼此意见的交集。不过,急躁的人会耐不住性子,愤怒的表情和言语脱日而出,冲突即刻发生。而这类冲突,人多源于“自以为是”的态度。一对夫妻为教育孩子前来晤谈,他们的孩子已届狂飙期,凡事爱顶撞,有明显的偏差行为。他们都重视孩子的教育,而孩子的成绩却一落千丈;父母都是守规矩的人,孩子却有了违法犯罪行为,要接受管制处分。这对夫妻虽一起来晤谈,却彼此疏离,存有严重的敌意。他们的对话是:
“每当我管教孩子的时候,她就阻扰我!”
“我哪敢阻扰你,只告诉你不要体罚,你就火冒三丈!”
“你根本就在袒护孩子,溺爱,刻意跟我作对!”
“你才存心跟我过不去;我说什么都是错的。这孩子所以会弄成这个地步,就是你弄出来的。”
夫妻来回对话两次,已经怒不可遏,面红脖子粗。很明显的,他们都“自以为是”,互相攻讦,诋毁自尊,怒目而视。他们的儿子在这种敌意环境中长大,怎么不会有偏差行为呢?
这对夫妻在敌意的人际互动中,冲突增加,不同的意见也增加。
意见不同,往往为反对对方而起,彼此更觉得对方无理,而陷入义愤填膺之境。“义愤填膺”成为关系恶化的第二个因素。他们的对话往往是:
“孩子都是你害的。”先生气愤地指责太太。
“你有没有良心?要不是你那疯狂的坏脾气,把孩子的自尊折损成那副样子,他怎么会变坏呢?”太太语气更尖锐地说。
经常的冲突,使这对夫妻彼此不满之情加深。于是,每当为孩子的教育有不同意见时,过去未解的愤怒合并当下的怒气一起发作,他们的对话是:
“孩子被裁定管制,令我丢脸。现在我不管了,那是你的事;有其父必有其子,我气死了!”
“你在说什么三八话?我受够了。再把我惹毛了,连你一起揍!”
“敢!”
“没理性的动物,跟你做夫妻真倒霉!”
他们互相贬损自尊,造成更严重的敌意和冲突。尤其是在性急的推波助澜下,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归纳容易愤怒引起冲突的人,他们有以下几种特质:
·敌意较高,遇有不合意的事,便引发愤怒。
·心理潜存着愤怒的情绪,尤其是童年的情绪冲突,会在不如意时引爆。
·有自以为是的习惯,对别人的批评容易反驳、冲动。
·受到屈辱或抨击时,容易义愤填膺,想用愤怒来压制别人。
·自尊脆弱,容易受到创伤,而造成愤怒。
·轻视别人,认为别人俗不可耐,从而引发怒气。
愤怒的发作,还有它的帮凶。除了人格特质和愤怒习惯之外,尚有一些外加因素,促成愤怒行为的出现。最常见的因素包括:
·身心疲倦不适时,容易触动愤怒。
·受挫折时,容易失控而发怒。
·悲伤沮丧时会失去耐性而发怒。
·紧张和焦虑使压力提升,引发愤怒情绪。
人在身心疲乏时,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很容易触动愤怒。身心疲乏有很多原因,但与愤怒关系最密切者,应该是睡眠不足。从儿童到青少年阶段,睡眠不足者,早晨起床情绪就不好,常常会跟父母亲怄气。如果多说几句,会愤怒而说气话,甚至摆出一张臭脸。这种情形,在成年生活中亦屡见不鲜。一对年轻夫妇在晤谈时,太太说:
“先生一早起来总是臭着脸,很容易愤怒,连孩子都怕惹他。我早晨起来,把许多事打理好了才叫醒他,但他的情绪总是不好。”
“早上嘛!一大早起不来,那时身心俱疲,心情就是好不起来。”先生有些腼腆地解释,“不过,我若发脾气,都是你们惹毛了我才会。”
“我哪敢惹他?只是遵照他的吩咐叫他起床,以免上班匆忙发生意外,或上班迟到。我只稍说一两句催促的话,他就发怒了!”太太无辜地说,“有时孩子也起不来,先生竟然会失控责备孩子,体罚孩子。”
在晤谈中,先生说出睡眠不好,常常使他情绪失控。在家或在办公室,都会因为一点不如意小事,而与人起冲突。显然,这个个案在还没有处理家庭人际沟通之前,必须先从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着手。
受过心创的人,也很容易引发愤怒;刚刚离婚、失恋和亲人过世的人,特别容易因失控而发怒。有一次,我搭乘出租车,与司机闲聊,他说:
“我父亲在两周前过世,丧痛令我精神沮丧,并引发腹泻。在公路上我内急得厉害,不得已停在路边,跑到草丛里方便。警察看到了,把我羞辱一顿,一时愤怒难当,便与警察发生推挤,而构成妨害公务!”
他说到这里,又气又懊悔。我告诉他:
“事到如今,要安静自己,妥善处理。否则节外生枝,更是痛中加痛。”于是,我为他说了另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的事,该司机说:
“我刚把一位牛病的老人送到医院表。先前我在面摊吃午餐,看着老人频频向出租车招手,却没有人停下车来。我用过餐,把车子开过去接他,扶他上车,送到医院。我看着老先生深陷的眼窝里,露出暖暖和感激的泪水。”我说:
“你真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人。”
“啊!先生!人在互相扶持时才会有温暖。不瞒你说,我一个月前丧偶,她得癌症过世了。我身陷丧痛之中,但我总不能因为丧痛,就不做该做的事啊!”
许多人总以为,自己的不幸应该得到别人的同情,这时若得不到了解和同情,会更加愤怒起来。其实,人不该等待别人的同情,因为等待本身就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和沮丧。
紧张与焦虑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如果有人对你挑剔批评,对你有微词,就容易爆发愤怒。在父母亲意见不合争吵期间,特别容易为孩子行为失检而愤怒责骂;在职场上,又忙又急必须在一定时限赶工完成的员工,只要稍不如意,就会触动愤怒。
紧张与焦虑,很容易触动非理性的愤怒;它有时一发不可收拾,不可不慎。尤其是心里底层潜藏着早期不愉快经验的人,只要一触及这部分焦虑,就会爆发强大的愤怒,造成暴力事件。
人都不免有愤怒的时候,然而愤怒时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叫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叫停、想一想、再去做这三个步骤,是避免陷入怒火中烧的最好方法。我们每天忙着工作,就像车一片在高速行驶中,别忘了要随时注意刹车的功能,避免冷不防就撞上去。
其次,在你感到怒火中烧时,及时反问自己:“愤怒能解决问题吗?”“我究竟要的是什么?要怎么处理令我愤怒的事件?”当你的思想转移到如何处理事件时,理性的力量会被唤醒,冲动盲目的情绪将减缓下来。
再次,愤怒在适当时机,也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它必须有正当的理由,而且其持续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超过这界限,愤怒的负面价值将开始漫延开来,造成祸害。
愤怒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强烈情绪,它能宣泄内在的积郁,能引发实践的行动,也可以成为毁灭性的力量。了解它,控制得好,就会拥有成功的人生;不了解它,任凭愤怒的情绪摆布,就会陷入悲情和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