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每天最少三至五次大便.
有时刚吃完东西十来分钟就要上厕所.
有时一上午就有三次大便.
身体也没有其它的什么不适.
正常时排便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
每天3~5次大便,饭后便意急,为轻度结肠功能紊乱的表现。虽有腹泻,但大便检查常无明显炎症或其他异常改变,对体质也无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便意急,多在餐后发生,夜间很少见。粪便多为糊状,可有粘液,便后腹痛等症状消失。
另外,饭后排便,也可由胃——结肠反射的缘故。进食后,食物刺激胃粘膜,引起胃——结肠反射,结肠蠕动增加,产生排便感。也属于功能性的紊乱症状。
短期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担心,经过调理是会好转的。
治疗方法:
1、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消除有关的精神因素等。
2、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生冷、不洁或酒类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饮食调节等。
3、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经常有适当的文娱活动,平日体力活动较少时,应适当增加运动、加强体质锻炼,有助于胃肠神经功能的恢复。
4、药物治疗:可服用复方苯乙哌啶,1片,日3 次服,有止痛、止泻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加上体质方面的锻炼,症状会得到改善的。
必要时做便常规等有关检查。
通则不痛,经常通便能预防大便干燥。没什么坏处。
也太多了點吧~一天一次或二天一次比較正常
你老公心脏不好,去医院查查吧!
当然是一次才正常!
正常人的排便差异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一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但大多数人(约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一次。
了解大便的次数和时间及大便的量、色、质、气味、便时感觉和伴随症状等,对诊断消化系疾病有重要意义。
★大便秘结,伴见高热烦躁者,为肠热证;
★伴见面色苍白、脉沉迟者,属冷秘,为肠寒;
★老人便秘,脉细数者,属脾阴虚;
★大便溏泄,纳少腹胀者为脾阳虚;
★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脘闷嗳腐为伤食;
★情志抑郁,腹痛作泄,排便不爽,为肝郁乘脾;
★黎明前腹痛泄泻,为脾肾阳虚;
★排便时肛门灼热,属大肠湿热;
★里急后重,见于痢疾、脱肛,属湿滞大肠或脾虚中气下陷,大便下血,色鲜红为近血,为病在大肠或痔疮出血;
★血色黑暗或呈柏油状为远血,多属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出血。
★肠道易激综合征表现为大便坚硬如羊粪状,伴有阵发性腹痛,可在排便后暂时缓解,粪便中含有粘液无脓血;
★大肠癌粪便形状持续变细,粪便表面可有鲜血;
★先天性巨结肠见于新生儿,表现为出生后排解胎粪减少,或者有持续性便秘、腹胀。
便溏不是指大便稀薄,而是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多见于脾虚.
对症治疗:
止痛止泻——如大便次数较多,可用复方苯乙哌啶1片,早、晚各1次。
脾胃虚寒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每日1~2丸。
2、调节肠道菌群——乳酸菌素片、丽珠肠乐等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大便溏泻。
如有消化不良,可适当服用助消化药物——如多酶片、胰酶片、健胃消食片等。
3、注意饮食调养——进食易消化食物,不易过饱,忌生冷、烟酒、油腻、刺激性食物等。另外,含纤维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洋葱等,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应适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