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连器官都已经变成商品,关乎商业利益的业主资料也堂而皇之的成为争相抢夺的热门。近日《时报地产》报道了广州房地产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以5~50元的价格将业主资料出售给装修公司、地产中介、家电商场的新闻,记者随后从物业公司、行业协会等多方了解到,家装公司和装修游击队是购买业主资料的中坚力量,这个份额占到一半以上。
重金购资料成潜规则
按揭了海珠区赤岗路某新楼盘尚未交房的孙小姐已经被几家装修公司电话折磨了近半个月,近日致电记者倾吐她的苦恼:每天都有就有“神通广大”的装修公司打来电话称:“听说您在‘××花园’新置了毛坯房,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装修服务。”
记者电话向昌岗路一家装修公司求证。该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务负责人一开始坚定表示他们没有购买过业主资料,只是业界一直都有这样的做法。在记者再三表示不会透露他们公司的名字时,他才承认他们公司也购买过这方面的资料,并表示通常是从售楼处获得。由于售楼处的信息大部分仅仅有客户的电话而且也不是很准确,所以比较便宜,一般花几百元就可以弄来。“我们买了业主资料后,会按照电话营销的成功率给卖名单的人提成。公司还会向楼盘内部职位较高的人购买既有房主名字、联系电话,又有房主的身份证号码、现住址和原住址等信息的详细资料,报酬按照交易额的比例提成,一般在5到8个百分点。”激烈竞争促生另类渠道
环市路一位家装公司业务经理表示,其实购买业主资料的现象不止频频发生在广州,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近两年来家装公司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各挖掘更有效更直接的推广营销渠道,而在高利润的诱使下,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也大开方便之门,为这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酝酿了滋生的土壤。
据了解,装修公司通过这种骚扰客户的方式成功率并不是很高。通常受访者第一反应是莫名其妙,有被偷窥之感,一听电话就很反感,继续交谈以至谈成生意的少之又少。但是现在广州装修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你不做,不等于别人也不做。假如真有几个选择了这个装修商,与所付出的信息费比会觉得很划算。
各界声音
广东民生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岚:法律无明文规定很难定罪
在国外,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却属于个人隐私,如果开发商泄漏出去,就属于侵犯个人隐私。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电话号码是否属于个人隐私,因为你的电话有可能印在名片上、也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透露给公众和开发商。此外,即使个人特定的电话属于个人隐私,但具体的损害程度也较难界定。如果业主不愿意自己的资料被泄漏,买房时可与开发商签订合同,约定不能透露自己的资料给第三方。
广州市装饰行业协会会长许和铁:家装企业要加强自律
我们装饰协会曾经也接到过几个这样的投诉,无庸讳言,现在广州家装行业竞争已经异常激烈,两极分化严重,一端是经过行业洗礼,已经比较成熟,运作比较规范的高端品牌装修企业,而另一端是靠打一枪换一地的小型装修公司和大批的装修游击队。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此类现象发生,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为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