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3日电(记者曹智、李宣良)经过铁路和空中的远程机动,“和平使命-2007”中方参演部队3日全部抵达俄罗斯演习地域。
“这次远程机动的成功,既为演习顺利举行打下了基础,又锻炼和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投送能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学惠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中方参演的陆航部队包括数十架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两种直升机采取混合编队的方式,从中方境内起飞,飞越友谊峰,在俄境内几次中途降落,航程约2700公里,最终抵达演习地域。
中方参演的歼击轰炸机在运输机的引领下,从中方境内起飞,沿国际民航航路飞行,在俄境内降落一次,最终抵达演习地域。
中方参演的陆军部队人员大部分采取空中机动方式抵达演习地域,重型装备通过铁路输送,行程10300公里抵达演习地域。
“远程兵力投送既是这次演习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演习取得成功的前提。”陈学惠说,联合军事演习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是练反应、练实战,也是练机动、练运输。从近年来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举行的军事演习看,各国均强调以应对突发事件为背景,注重检验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俄罗斯的“机动-2004”战略战役演习,就是以空运为主要手段将5000名俄军官兵投送到远东地区。美军在“全球机动-2002”演习中,首次将演习重点放在航空运输和后勤保障上,由空中机动战斗实验室与空中机动司令部合成组建为空军战斗演习与试验师,重点评估空中运输在作战中的需求与应用。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中,联合导演部将俄军部队由俄方境内进入中方境内演习地域行动确定为兵力投送阶段,中方部队也重点演练了部队装载、机动等课目。
“决定一国军队远程兵力投送能力的关键,是军交运输保障能力。”陈学惠认为,军交运输是联合军演部队行动的重要前提,是联结后勤保障和作战行动的纽带与桥梁,也是维持部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军交运输能够“运多远”,决定着装备与后勤保障能够“保多远”,更决定着部队能够“走多远”。尤其是当部队走出国门,失去本土保障体系依托时,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远程战略运输力量,对部队机动和后勤保障实施及时、不间断的保障。
陈学惠说,演习的规模越大、情况设置越复杂、活动空间越大,军交运输的地位作用就越突出。
这次演习中,中国军队进行了和平时期首次成建制、大规模、多军种、远距离的战略投送,是中国军队远程机动能力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陈学惠说:“这将为中国军队参与境外联合军事演习、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积累经验,并对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陈学惠认为,这次战略投送的成功实施并不意味着中国军队具备了强大的远程战略投送能力。“相反,这次参加联合演习说明了中国军队远程战略投送能力还比较弱。”他说,“中国军队缺少大型运输机具,远程投送能力受到很大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