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着闲暇时间又重温了一遍美国影片《英烈的岁月》。虽然这部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经看过了,但是当时对影片的认识只停留在剧情上,对于一些细节却没有过多的关注,特别是对于这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战争胜利的转折性缺少认识。虽然我们可以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进行分析,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战役是影响二战结果的转折点等等,但是,我却认为真正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却恰恰是《英烈的岁月》中所刻画的情节。
我们知道这部影片主要是根据美军轰炸德国本土军事基地的真实事件进行创作的,也是为了歌颂勇敢的盟军飞行员为二战胜利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可是这次的重温使我更加关注影片中的一些细节,什么细节呢?就是美军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原来虽说对美军在高科技方面的发展有些认识,但是人们一旦谈起二战的军事装备,都觉得德国在这个方面是走在前面的。比如德国的虎式坦克、战斗机、导弹、突击步枪和潜艇等等都是走在军事科技的前沿的,这点也是被广大军迷所认可的。可是当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却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知道当时美军轰炸德国本土使用的是B—29轰炸机,这种飞机被美军称做是不用护航的轰炸机,除了厚重的装甲以外,还有左右上下四个方向上配备的用于自卫的机关枪,除此之外,B—29还居然配备了自动驾驶仪,并为机组人员装备了防弹衣。好家伙!仔细一看后,就不得不对此刮目相看了,也对自己的二战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与此同时,也不由的有一些感慨。因为这部影片的发生时间在二战期间,当时中国军队,包括日本军队的武器装备如果和这时的霉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如果仔细想想我却又对我们的伟大军队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和这样具有强大军事科技装备的军队曾经在朝鲜进行了一场战争。如果单单对此进行简单的类比,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对阵的双方,从武器装备上来说就是好比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和英军。可能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观点,比如说朝鲜战争是热兵器对热兵器,并不能用冷兵器和热兵器进行类比,对此我也表示同意,但是如果用武器的代差来说就是好比是鸦片战争中情景的再现,所以说,我们怎么不为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而感到自豪呢?
我们知道在朝鲜战争上,我们的志愿军的武器来源主要是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装备,还有就是日军投降后留下的装备。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虽说是美国提供的,但是也主要是二战中使用剩下的装备,而霉菌在朝鲜战争中的武器装备则早已进行了更新换代,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军一直都争取在军事武器装备上保持世界的领先地位,当然也不是争取,而是确实是。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用霉菌一个营的火力相当与我军一个师或一个军这样进行简单的类比,因为美军的装备综合的作战性能和火力配备,以及协同能力所发挥出来的效能不是我军一个师或一个军所发挥的效能比得了的。所以说,我们有理由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感到自豪。
可是在自豪的同时,我也觉得我们确实要认清差距,如果当时我们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强国间的差距很大,我们现在就缩小了吗?我真的认为未见的,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不能对我们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感到满足。我们目前和军事科技的强国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要走的路还是很漫长的,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诚然,在新中国后,我们自力更生努力发展军事高科技武器的装备,我们搞出了两弹一星,我们进行了载人航天,我们哪怕在一些微小的军事科技领域都在取得日新月异常的发展和变化,但是,我们虽然我们有进步,但是也还承认差距,只有承认差距才能迎头赶上来。
我们目前可以说在军事科技的一些个别领域我们和世界强国是差距不大的,但是有些领域也是差距明显的,如我们的后勤保障能力,我们的远程兵力的投送能力,我们的作战平台能力,我们的协同作战能力方面等等还是有着巨大的差距。
我觉得在高科技武器装备方面我们不能依靠其他国家,而且其他国家也帮助不了我们什么,每个国家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压箱底东西予人,这是真正的现实。所以,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入手解决问题,加大高科技武器装备的研发投入,这个投入是多方面的,可以加大对军事科技的前沿领域进行预研,我们可以不装备,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技术,这个是最重要的。二十一世纪的军事作战方式方法很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但只是人观念上的变化,很可能是人思维上的变化,也很可能甚至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战争模式,对此我们应该有深入的认识。我们目前只有认清差距,加大投入发展高科技军事装备,才是为国家的复兴而做得最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