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彬 孙金明 本报特约记者 曹传彪
视点提要
训练是战争的预实践,不断深化实战化对抗训练,是提高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兰空某旅积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整合训练资源,进行全方位、跨兵种联合对抗训练,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新战法、新训法,推动了新装备战斗力的生成。(徐双喜)
8月初的一天,西北某地演兵场,“蓝军”几架战机悄然飞临,对我防空要地实施猛烈攻击。兰空导弹某旅发射导弹,成功地进行了拦截抗击。
在现场指挥的旅长樊建荣向记者介绍,他们担负着新装备试用试训任务,之所以能在6个月内形成战斗力,最重要的一点经验就是按照实战化的标准增加对抗性训练时间,比例由以前的10%上升为50%。
形成战斗力,不能自己说了算,而要对手说了算
去年金秋时节,该旅与毗邻的航空兵某师在关中大地摆开战场。空中战机穿梭,地面导弹紧急机动、调整部署。第一个阶段的对抗演练刚刚降下帷幕,旅作侦科便向旅党委上报了战斗情况,并强调了新装备的战斗力优势。一时间,全旅官兵沸腾了,大家奔走相告:新装备战斗力形成了。
事实究竟如何?第二个波次的对抗展开后,对手施放强烈的电磁干扰,导弹兵一时找不到“猎物”,几个重要保卫目标被“摧毁”。
整个对抗演练结束后,旅党委冷静思考:形成战斗力,不能自己说了算,而要对手说了才算,让“准实战化”的训练来回答。
今年初,一场空地对抗演练刚刚结束,该旅便诚恳地邀请对手一起“复盘战斗”,查找火力部署、精确打击与实战要求的差距。对方肯定他们快速设伏、快速探测、快速拦截做法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的“遗憾”:反干扰措施运用不得当,伪装防护手段不多……对手的评说让他们如梦初醒。
请对手给自己“照镜正冠”,使训练中的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让他们有针对性进行训练,有力地推动了战斗力的提升。
形成战斗力,不光是技术指标,更是个“作战指标”
去年6月上旬的一天,该旅发射阵地上各类兵器车严阵以待,苦练了半年的导弹兵在基本阵地展开验收考核。考核结果喜人:无论是室内的理论考试,还是兵器车方舱内外的实际操作;无论是兵器单项操作,还是营协同抗击,他们一举取得全优成绩。
没料到,考核成绩优异,对抗却一败涂地。去年7月,该旅参加一个多兵种、多机种的空地对抗演练。扮演“蓝军”的航空兵某团选择了云多、能见度低的气象条件,小速度、超低空出航,由于目标活动空域云层厚等多种原因,该旅所属某营的雷达出现错误现象,丢失多批目标,对抗演练失利而归。
“当头一棒”引起旅党委深层次思考并悟出一个深刻道理:基本阵地的考核只能考出操作技术水平,形成战斗力不光是技术指标,更是个“作战指标”,必须在对抗训练中提升“作战指标”的含量。他们一改过去重专业理论、基础技术训练的做法,加大战术训练比例,把战术训练与理论学习和基础操作融合起来,做到技术与战术“齐步走”。
思想的警醒,带来训练的变革。去年9月,他们千里奔赴到某试训基地,围绕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指挥、昼夜机动、联合打击等课题,进行战术研究性训练。
旅政委尹洪斌介绍:如今,部队战术训练成了“家常便饭”。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先后参加了战法演练、协同对抗等4次战术训练,拓展了训练舞台,催生了一批新战法。
“作战指标”的变硬,使今日的新装备更加威猛。今年3月下旬,部队参加空军组织的战法演习,他们与兄弟导弹部队混合部署,在“红”“蓝”双方地域生疏、不通情报的情况下,一举创下了目标发现最早、捕捉距离最远、锁定目标最死“三个之最”。
形成战斗力,要体现在联合作战的体系对抗中
去年仲夏,空军多兵种新装备部队在西北某地进行联合作战演练,该导弹旅与兄弟部队合训合练开始后,“互联难互通、协同难共频、攻击难成拳”等与体系联合作战格格不入的问题,很快全部浮出水面。
实践使旅党委意识到:新装备形成战斗力,不是单一兵种的任务,而要体现在联合对联合的体系对抗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必须与兄弟部队做到仗要一起打,兵要一起练,难题一起解决。
导弹旅的训练从此由单一兵种对抗向联合对抗过渡。他们坚持走联合对联合的一体化训练路子,与航空兵进行了对抗,与高炮、雷达部队进行协同作战,解决导弹兵训练中练无对手、打无目标、战训脱节的问题。
今年4月,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法演练在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举行。参加演练的部队有新型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特种机和空降兵、雷达兵、地面防空兵等。导弹旅抓住融入集团联合作战训练的好时机,与型号各异的兄弟导弹部队、电子分队、空降兵、雷达兵并肩作战,指挥员也第一次走进联合指挥部,努力用联合训练的“炉”炼联合训练的“钢”。
记者翻阅他们的训练日志发现,部队联合对联合的体系对抗性训练的时间占全年总训练时间的五分之一。火热的实践,摔打出一批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指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