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支援 直通海战场
——目击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综合保障演练
资料图片:中国海军新型战舰群
连日来,黄海某海域,一场模拟未来海战的实装实兵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军港被炸、战舰受损、人员遭袭……这是北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自组建以来,首次举行的整建制、大规模、多兵种综合保障演练。笔者跟随参演部队,目击了演练全过程。
一个小时后,被“敌机”狂轰滥炸的码头和补给舰船全部恢复正常。
8月27日15时30分,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军港值班室电话骤响:“接上级通报,要求我部立即前往某作战海区对我参战舰艇进行综合补给,并对战损舰艇实施援救。”
很快,泊靠在某军港三号码头的861船、710船拉响了备航的铃声。
然而,就在大家整装待发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敌”军为阻碍迟滞我后勤装备保障分队对作战支援舰艇实施保障,以达到破坏我舰艇海上后续作战行动的目的,派出飞机对三号码头进行了狂轰滥炸。“岸电箱被炸!”“供水管被炸!”“码头起火!”各种“噩耗”频频传来。
遵照演练总指挥、支队长吕永平的作战意图,岸勤部长李峰果断下达了立即组织抢修的命令。
一时间,岸电抢修队、供水管线抢修队、军港消防队、医疗救护队、装备抢修队……一个个特勤分队,分乘10余辆各型专用保障车,从不同方向迅速向被炸区域集结。
这边,消防战士架起了高压消防炮,那边,损管分队的官兵正对左舷被“敌”机炸开一个破洞的710船实施有效堵漏。与此同时,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救护分队,在码头紧急开设了救护所;由6名官兵组成的供水管线抢修队开始对供水、供电设施进行紧急抢修;卫生防疫分队利用现代化设备细致入微地对微生物、水质、食品进行疫情调查。
短短一个小时,被炸的码头和补给舰船全部恢复正常。此时,主副食品保障分队、油水保障分队、舰艇物资保障分队的官兵应令来到861船泊靠的码头,一字排开,各类支前物资源源不断补给到861船上。
一声汽笛划过长空,满载着保障物资的补给舰离开码头,朝着作战海域驶去。
补给船队甩掉“敌”机又遭遇“敌”潜艇。
8月28日清晨,一道紧急命令从北海舰队传到某作战支援舰支队:正在某海域执行战斗任务的一支战斗舰艇编队急需补给,要求支队派舰船在未来两小时内补给到位。
支队领导立即调动所属的大型油、水、运、拖船紧急装运补给物资,借着迷蒙雾色的掩护,一艘艘满载补给物资的铁灰色舰船悄然解缆,冒着遭“敌”空袭的危险隐蔽出航。
编队前行不久,海上指挥所传来命令:接上级通报,“敌”机两架,正高速接近我任务海区。看样子,“敌人”要从空中阻止我对海上作战舰艇的支援了。
一道道作战指令盖过了舰船发电机的轰鸣,10余艘补给舰船立即解除单纵队,按部署进行防空疏散,从不同方向向任务海区机动。
刚刚躲过“敌”机的空中威胁,补给船队前进的方向又遇到了“敌”潜艇的阻挠。
这下真是遇到了“拦路虎”。“敌”潜艇在水下游弋,谁知道这鬼头鬼脑的东西会在什么时间发起攻击?!再说,潜艇这铁疙瘩一潜入水里,很难轻易发现。而它跟踪你却又特别容易。支援舰船要想越过这道坎儿,难度可想而知。
这时,指挥员向各舰船下达了应对命令。保障编队的船只按照指令行动,一艘艘舰船终于有惊无险通过了“敌”潜艇封锁区。
今天的天气十分糟糕,海上风高浪急,8级阵风,浪高6米。但补给船队丝毫不惧恶劣气象的淫威,按时到达。
放眼望去,作战海区内,这支由多种类型保障船只组成的综合保障船队,冒着遭“敌”空袭的危险,正协助受损战斗舰艇灭火、排水、堵漏,实施损害管制,将其拖往安全海域;忽而油、水、运输船只齐上,施展“四向立体补给”的绝技,快速地为战斗舰艇进行油、水、弹药、给养补给;忽而又顶着风浪和战斗舰艇并肩前行,在动中对其实施补给,油管微微鼓起,战舰的“血液”正在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
这支多船种、能在战时完成海上各种补给任务的作战支援应急保障综合编队的建立,是这个支队提高未来海上作战保障能力的一项创举。贴近实战,此次演练的落水者不是用救生圈模拟的,全是活生生的潜水员,落水海域经常有鲨鱼出没。
8月28日8时32分。
上级通报:我两艘作战舰艇在不同方向同时遭“敌”攻击,7名舰员受伤落水;某护卫舰主机舱水线附近破损进水、舰体12度横倾、全舰停电、失去动力,请求支援;某导护艇前甲板起大火,右主机管路和仪表线路多处断裂,请求支援。
海上指挥所命令:作战支援舰编队立即实施救援。
殊不知,在茫茫大海上,失去动力的“战损”舰艇,面临随时沉没的危险。营救高度分散的落水舰员,也难如大海捞针。
具有丰富援潜经验的潜水长郑志君告诉笔者,以前组织营救落水人员训练时,为了安全起见,大都采用救生圈模拟落水人员的方式,而此次演练,落水者全是活生生的潜水员。已有8年潜水员经历的潜水四班士官肖忠海就是其中的一位。
3分钟后,一架超黄蜂直升机从“洪泽湖”舰后甲板紧急起飞,在距离海平面大约30米的高度盘旋往复,仔细搜寻着落水舰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指挥所却仍未得到直升机“发现目标”的报告。此时,海面浪高达到6米以上,舰员落水海域海况十分复杂,经常有鲨鱼出没。而此时,落水人员手持的船用红光火焰救生信号已经燃尽,驱鲨剂也快耗完。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报告海指,我发现1名重伤落水人员,并正在实施营救。”直升机报告。
从指挥所远远望去,悬停在超低空的直升机,稳稳“定格”在落水舰员上方。不多时,从直升机吊放至海面的营救人员,艰难地将伤员和自己捆在了一起。随着吊绳的收缩,落水舰员被成功救起,并转运到某远洋打捞救生船进行救治。
“报告海指,抛投救生圈成功救起落水舰员”、“报告海指,舷侧救生挂网成功救起落水舰员”……一时间,捷报频传。
支队参谋长宋波告诉笔者,此次救援演练之所以快速高效,与我们采用舰载直升机、作业艇救生网、抛投救生圈以及舷侧救生挂网等多种手段密不可分。
潜艇“失事”,移动式救生钟大显身手。
黄海海面上,86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翻卷着浪花,拖着长长白色航迹,疾速向某海区抵进。10分钟前,该船接到来自深海“龙宫”的求救信号:我艇遭“敌”攻击遇险,现坐沉于×××米深的海底,请求救援!
“险情”就是命令!861船舰载超黄蜂直升机立即飞临“失事”海区,展开空中搜索。海面上,旋转的机翼激起阵阵浪花。5分钟后,直升机报告:“我已发现‘失事’潜艇。”
“我船正前方500米处发现浮标。”笔者站在861船顶层甲板上,通过望远镜看到,“失事”潜艇释放的两个橘黄色浮标,正随着涌浪在海面上下起伏。
抛锚固定船位,两艘救生艇立即被吊放至海中,将打捞钢缆牢牢系在失事浮标上方,绞车伸出长长的巨臂,开始起吊失事浮标。
没多少工夫,援救作业队接通了失事浮标内与艇内联系的电话。被困“失事”潜艇艇员胡金楷向救援指挥所汇报:“艇员情况正常,×舱再生药板已经用完,二氧化碳浓度接近超标,需要通风换气。”
马上,援救作业的潜水员耿卫杰身着潜装下水,检查“失事”潜艇姿态和救生部位,清理救生平台,并迅速将供排气软管与“失事”潜艇救生部位进行对接,并成功实施了通风换气。几分钟后,医疗人员对艇内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艇内空气恢复正常。
救援工作关键时刻来到了。担负救援任务的官兵,运用移动式救生钟援救“遇险”官兵离艇。
救生钟援救分“干救”和“湿救”两种形式。“干救”即救生钟与潜艇救生平台的升降口相对接,艇员无须暴露于海水而直接进入救生钟;“湿救”即是将救生钟停泊于失事潜艇上方,艇员着潜水装减压脱险出艇后,沿导索进入救生钟内。使用救生钟救援因其成功率高而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空前残酷激烈的情况下,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
此次采用的是“干救”救援法。救生钟操纵员汤中亮等3名潜水员依次进入救生钟。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作结束后,救生钟在巨型船吊和甲板绞车的牵引下,缓缓潜入海中,与“失事”潜艇进行对接。
该船前甲板上,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分别在高压氧舱、担架、船潜水梯入口等处就位待命,航空兵舰载直升机的驾驶员们也早早进入驾驶室,做好随时进行救助的准备。
由于救生钟对海况、海流和能见度等要求非常高,这在整个营救过程中,是难度系数最大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旦对接不上,救援即宣告失败!
1分钟、5分钟、10分钟……甲板上等待的人们个个屏住呼吸,双眼紧紧地盯住颤动的导缆,焦急地等待救生钟对接成功的消息。30分钟后,救生钟内传回消息:救生钟与潜艇对接成功!
紧接着,救援人员采用电话和敲击信号的方式与“失事”潜艇内进行联系,并将部分“遇险”艇员救至救生钟内。
宋岩因为“重伤”,是第一个被救入救生钟的艇员。接着,其他第一批潜员也进入救生钟内。
指挥员下达了“起吊救生钟”的命令。
“出水了!”10分钟后,当救生钟安全浮出水面时,甲板上欢呼雀跃。安全获救的潜艇艇员宋岩刚被大家从救生钟抬上甲板,一直守候在甲板一侧的医护人员立即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
演练圆满结束,有关人士称“此次演练全面检验了该作战支援舰支队的全面保障能力”。 (中国青年报 钟魁润 李德 王庆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