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发表署名文章分析了各大国智库对国家政策制定的作用,而各国智库日益注意加大对中国的研究力度。全文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门下聚集着许多门客,孟尝君手下甚至有鸡鸣狗盗之士,关键时刻都派上了用场,那就是古代的智囊团。现在人们更经常地使用直译的叫法智库来称呼这些公共研究机构。
世界上最成熟的智库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智库的作用举足轻重。全美大约有2000多个智库,华盛顿有一条智库云集的“K街”。现任国务卿赖斯来自胡佛研究所,基辛格、约瑟夫·奈都曾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任职,布热津斯基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动态研究所所长。
智库往往引领思想潮流,创造百家争鸣氛围,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产业,其价值无法用价格衡量。
美国智库概括而言可以分为体制内、体制外两种。体制内的智库处事低调并不与官方观点相悖。兰德公司是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战略智库,而和平研究所则被看作美国政府的“政研室”。国防部下属的防务分析研究所、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属于军事智库。具有政党背景的“企业研究所”则是保守派的研究机构。
体制外智库的自由度较大,立场比较客观。具有大学背景的智库主要有: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等。另外还有布鲁金斯研究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传统基金会。而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是无明显党派倾向的智库之一。
其他大国各有春秋
英国是老牌帝国,有许多智库,如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立于19世纪80年代的费边社也非常有名。20世纪80年代是英国智库大发展的时期,成立了欧洲改革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会等。虽然英国智库也多标榜属于非政府组织,观点独立,但实际上有影响的智库大多依附于政党或政府部门。
俄罗斯安全与军事研究机构组成相当繁杂,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甚至还有外国资助的;既有政府层面的,也有科学院系统的,还有军事院校所属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抽调全国优秀人才组建中央政策研究机构,最有实力的三大研究机构是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马列主义研究所。苏联解体后,部分机构经改造后得以保留。90年代后期,西方资助的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东西方研究所、美国传统基金会等许多国际研究机构相继登陆。
印度智库的发展已有50年历史,正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独立初期,印度数据统计研究所提供了许多经济发展数据,成为主要智库。成立于1965年的印度国防与分析研究所是第一个独立于政府和高校外的研究所,主要从事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战略研究,在协助政府制定国际安全及外交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成立了经济发展研究所、国际经济关系研究院以及信息系统研究所,很快发展为主要智库。
把中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大国智库的主要关注点正在发生一些转移,从传统的内政、外交、军事,扩展到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人口、资源、生态、太空等新领域;研究内容也呈现综合性和跨国性。智库也日益成为展示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发挥着推动国家交往以及孵化精英人才的作用。
各国智库注意加大对中国的研究力度。2007年6月,兰德公司亚洲政策主席奥弗霍尔特发文认为,中国已从一个具有摧毁性的负面力量成为美国的主要盟国之一,美国不应抵抗中国的崛起,但要谨慎处理台海问题。
2005年9月,布鲁金斯学会首推中国项目。该智库宣称,推出中国项目旨在探讨中国转型和兴起的内在动力,分析中国崛起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并为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议。
从2006年10月起,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举办“重塑中国政策”系列辩论会,为期一年,议题涉及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台湾问题、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中美贸易问题、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反恐等方面。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2007年4月发表《美中关系报告》指出,作为世界强权的美国应该与崛起的中国合作,尽量促成正面的结果。防务智库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曾仔细观摩电视剧《亮剑》,并试图从中寻找人民解放军的超常规思维。(任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