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建文通讯员钟尚斌
不见硝烟弥漫、战车驰骋,难觅枪声阵阵、士兵突击。今天在海军某试验区举行的专业比武竞赛静悄悄,但激烈的角逐在方寸之间的荧屏上上演。
随着两枚信号弹发射升空,比武拉开战幕。记者钻进某光测装备的控制方舱,如同进入了一个科学实验的监控室。光测设备操作手董伟正在跟踪锁定某型模拟导弹。只见他身不晃、头不摇,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着某仪器的瞄准镜,一盯就是几十分钟,默记多组数据,把锁定导弹的精度精确到比头发丝更细的刻度中。在观察镜里的“失之毫厘”,导弹就可能“差之千里”,董伟就是靠着平时炼就的一双“火眼金睛”,成为试验区抓捕导弹数据的“神枪手”。
高空探测专业比武竞赛现场,一位四级士官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荧屏上不停闪烁的曲线,当看到计算出的曲线和导弹参数显示的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时,他向裁判员报告:“操作完毕。”谁知裁判员却判定“输入参数有误,扣10分”。原来两条看似重合的曲线还是有些微小的差异。试验区副司令员李晓春说:“随着一批高科技装备‘落户’军营,对官兵的能力素质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高手过招比的就是精准。该试验区此次比武共涉及34个专业,105个项目,基本上都是高、精、尖课目。一个参数输掉一场比赛的情况在这里并不鲜见。
在测控组比武竞赛现场,车长孙堂浩带领几名官兵正对光测装备进行测试,突然操作界面上红灯频闪——装备出现故障。孙堂浩这位昔日的“电路通”,却没有像往常一样默背出线路图,而是一项一项地进行手工排查。只见他应用新型装备进行自动检测,荧屏上立即闪现出故障的点位。孙堂浩打开界面,操作鼠标键盘,故障就及时被排除了。
“这次比武场上的全新变化,是我们实验区军事训练转变的一个缩影,更是一种导向。”比武现场,试验区政委安志强说,这是我区组建30多年来规模最大、信息化含量最高的一次比武活动,为进一步加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报沈阳9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