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A. -《极致:海顿选集》(Ultimate Haydn) DECCA极致系列[06.10更新CD3](5CDs Box-set)[FLAC]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06-10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英文名: Ultimate Haydn

专辑中文名: 极致:海顿选集

艺术家: V.A.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DECCA极致系列[06.10更新CD3](5CDs Box-set)

发行时间: 2009年04月

地区: 英国

语言: 拉丁语

简介:

盒装名称:Ultimate Haydn, the essential masterpieces (5CDs)

唱片公司:Decca

发行编号:478 1478 DB5

录音制式:ADD / DDD

唱片编号:478 1479-83

资源出处:原版CD抓轨 (FLAC, CUE & LOG)

专辑介绍:

关于DECCA的《Ultimate》极致系列:

DECCA 公司出版的《Ultimate》极致系列包括多套5CD一组的主题选集,着重地介绍了各个时代的大师们最有影响力、最广为流传的古典音乐作品,其中包括贝多芬、巴赫、肖邦、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舒伯特等的必听之作。此外,该系列还以不同体裁作为类别划分,加入了古典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钢琴协奏曲、休闲古典、巴洛克、歌剧等主题选集。虽然这个系列中某些选曲的录音年份有些久远,但演绎者中不乏宗师级的人物,故欣赏价值也是颇高的。全系列由环球公司下属的德国 EDC压片生产,品质优良,而封面设计则简约而不失典雅。该系列比较适合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欣赏、收藏,通过这套入门级的CD能对古典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认知和了解。而已是古典音乐爱好者的乐友,或许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己可能还没有听过的演绎版本。

作曲家简介: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海顿生于乡村,6岁起开始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他在童年时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音乐才能,并在教堂里获得了一个唱诗班歌手的位置。十六岁后,他在维也纳住下,找了一架破旧的古钢琴练习演奏。他靠教学和替人伴奏维持生活。不久,海顿引起了维也纳贵族音乐爱好者的注意,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海顿在这里住了近三十年,度过了大部分创作生涯,留下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海顿的创作涉及面很广,作品遍及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早期作品处于从巴洛克向古典风格的转换,此后大量的音乐实践,逐步形成了近代交响曲和四重奏曲的曲式、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双管制管弦乐队体制。90年代后,他的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音乐结构严谨、节奏富于活力,具有典型的古典乐派的风格特征,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后人尊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其交响曲的最高成就,是他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旅居伦敦时创作的《伦敦》交响曲。海顿的交响曲很早就定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最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慢板,表达内心体验。第三乐章叫小步舞曲,时常有农村舞曲的性质,第四乐章往往是民间风俗画面的写照。这些交响曲在配器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弦乐四重奏在海顿的艺术中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留下了83首弦乐四重奏是这类乐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中期和后期四重奏作品包含了音响和形式方面值得注意的试验。海顿还是一个多产的教堂音乐作曲家。他的清唱剧《创世纪》获得了仅次于亨德尔《弥赛亚》的声望。

海顿个人性格纯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情趣浓郁,故其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了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

今年是海顿逝世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DECCA公司在其新推出的《极致》系列中包含了此合集,选录了海顿最著名的一些作品。

部分作品简介:

D大调第一百零四交响曲(伦敦):

把交响曲这种体裁推向古典主义风格形式的第一人、交响曲之父——海顿的交响曲集,音乐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博大的气度、明朗的色调,不仅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高峰,也是交响曲形式最完美的体现之一。曲式结构恰到好处的表达手法与海顿特有的机智和幽默融合到一起,这些都无疑将永远对人们有吸引力。自第九十三首至第一零四首的最后12首交响曲,无疑是海顿一生的精华所在。因为是应一位英国音乐会经纪人约翰·扎洛蒙的约请,海顿两次(1791年和1794年)旅居伦敦时写的,并且都是在伦敦的音乐会上首演,故而这12首曲子的总称也叫“伦敦交响曲”或者“扎洛蒙交响曲”。它们不仅是海顿那浩繁惊人的交响音乐中被演奏最多、最热门的曲目,也足以代表早期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的海顿是真正炉火纯青了。

海顿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是D大调的《第104交响曲“伦敦”》。虽然我们习惯将作曲家的12首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但No.104无疑是最为“正宗”的一部,也是作曲家为自己数量庞大的交响曲作品、漫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所作的一个出色的总结,因此其标题和音乐作品本身内容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乐曲以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具有强劲力度的引子开始,这个长达两分钟之久,缓慢却富有底蕴的引子显得独特而具有标志性意义,随后乐曲转入欢快的、充满音色对比变化的舞曲段落,隐约中显现出一丝诙谐和幽默的气质。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宁静而明朗,但又略带一些忧郁和妩媚。第三乐章风格接近于玛祖卡舞曲,用复三段体写成,轻盈而平稳。作品的终曲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形式,其第一主题据说取材于当时一首相当流行的克罗地亚叙事民歌,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作曲家是以一种英国街头叫卖为旋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不过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充满着民歌风味的乐章是令人激昂而振奋的,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之后,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海顿交响曲处处充满妙趣,但真要想捕捉到它们可不省劲。演奏海顿交响曲,要求乐队有滑润悦耳的音色,管乐手得保持机警,有幽默感,弦乐队有极好的合奏力,能在保持每件乐器清晰质感的同时,又将大块音响处理得细密、精致。海顿常有那种近乎恶作剧的突如其来的“大喝一声”,这时候光靠弦乐也得铿锵豪壮,势如惊雷。

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

C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

本曲在贵族文库与图书馆中埋没了将近二百年之久,直到一九六一年,捷克音乐学者蒲尔克特才在布拉格国立图书馆发现了海顿时期的手抄分谱,之后由科隆的海顿研究所学术主任费达透过谱纸的水印判断,认定此谱为可信度极高的手抄谱,同时进一步确认此曲谱就是海顿所作的大提琴协奏曲。它不仅具有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共有的典雅乐风,而且还在演奏技巧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堪称为那一时期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本曲也是“交响乐之父”海顿对大提琴艺术的巨大贡献。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3/4拍子。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不过总奏与主奏形成尖锐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复奏形式的痕迹;从单调的伴奏音形中可以感觉到巴洛克的余风。而进入总奏以第一主题开始的绚丽的结尾部终结,充分显示了由巴洛克的复现形式进入古典派奏鸣曲形式的协奏曲过渡期结构;第二乐章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是由主奏大提琴与弦乐器呈示的静谧而抒情的乐章。乐曲中充满了优雅的旋律美,显示出海顿在旋律剧作上独具的功力;第三乐章甚快板,C大调,4/4拍子。协奏型奏鸣曲形式,与保留有巴洛克余风的第一乐章采用几乎相同的结构。全曲与巴洛克协奏曲同样,总奏部分总是简洁地呈示主题,主奏大提琴出现的部分发挥了主奏者的技巧。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这首小号协奏曲是海顿的最后一部协奏曲。海顿第二次赴英国旅行后返回时,是在1795年的夏天,小号协奏曲便是次年(1796年)写的。此曲为小号协奏曲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

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接着以全合奏方式来结束第一主题。然后出现下行的第二主题,旋即进入全合奏的终结乐句,简洁明了。主奏呈示部是由主奏小号重新吹奏的第一主题开始的;第二乐章,行板,降A大调,6/8拍子。首先由弦乐器奏出西西里舞曲节奏的主要主题,主奏小号跟着重复一次。在本乐章中,小号与全乐队交相辉映,而造成调性的变化;第三乐章,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两个主题回旋奏鸣曲形式。三个弦乐器合奏主题,接着由全乐队重复主题一次,然后乐曲转为第二主题,藉着很起劲的乐句来结束乐队呈示部。接着由主奏小号轻松地吹奏出欢快乐观的主题,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旋律,主奏小号在高音区奏出嘹亮的音色,充分发挥出这一乐器的特色。结尾再现第一主题,直接把乐曲带进终结部。

弦乐四重奏:

海顿弦乐四重奏的重要性仅次于他的交响曲,他写下80余首弦乐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内容大多是欢乐、热情的抒发,因而他同时也享有“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50年代所写的10余首弦乐四重奏,在它们5个乐章的排列中清楚地显示了古典舞蹈组曲的影响。从《第十七弦乐四重奏》(1771)开始确立了4乐章的形式,此后的作品很少例外。在他某些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把中间两个乐章调换。1781年他为俄国皇储保罗大公爵所写的《小鸟》、《你好》等6首《俄罗斯四重奏》(1781),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第2乐章。1772年所写的6首《太阳四重奏》中,复调因素增多,其中3首以复杂的赋格结束。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开始形成“对话的原则”,即把主题的叙述分置在各个声部,如同4个人的谈话,具有在主调和声基础上产生的复调性,改变了早期突出第1小提琴声部,而把其余声部处理成单薄伴奏的机械状况。90年代创作的《皇帝》(1797)、《日出》(1797)等8首弦乐四重奏被赋予更生动的节奏活力,更丰富的和声华彩,主题带有浪漫主义性格和浓郁的民间特色,可与“伦敦交响曲”相媲美。他的四重奏(特别是后期所写的)更富于抒情性,在创作手法和复调的运用上也更大胆些。在他所写的77首弦乐四重奏中一作品3号、20号、64号、76号、77号等最有名、最重要。在这种四乐章的弦乐四重奏中,四件乐器个有自己的个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D小调“纳尔逊弥撒”:

《危难时代弥撒》(Missa in angustiis, in D minor)作于1798,标题是海顿自己写的,作曲家在两个月内一挥而就,标题也体现了海顿对当时拿破仑战争动荡时局的忧虑。巧合的是,该曲在1798年七月份创作的时候,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在阿布基尔一举击溃了法国海军,解除了法国人统治海洋的威胁,这个好消息是在曲子完成后两周,才传到了维也纳。《降福经》中戏剧性的小号花腔,或许就是海顿听到好消息之后加上去的。这部弥撒和纳尔逊有不解之缘,两年后,纳尔逊造访埃森施塔特的艾斯特哈奇亲王,出席了这场演出,所以这部弥撒后来以“纳尔逊弥撒”而为后人所知。据说纳尔逊听了音乐后,大受感动,曾赠给海顿一只金表。不过这只是一个未经考证的传说而已。

海顿弥撒的管乐编制都各不相同,完全看作曲家手头能有多少可资利用的乐手。1798年,他的主人尼古拉斯亲王因战时经济紧张,缩减了宫廷乐队的编制。海顿手头就更紧了,不过对大作曲家而言,条件限制往往能激发出他更大的潜能,他充分利用古老的管风琴,迭加在弦乐之上,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演奏。管风琴的给纳尔逊弥撒增添了特殊音色,尖锐、粗犷,D小调时显得阴郁不祥,D大调时又平添庆典气氛。纳尔逊弥撒同样显示出亨德尔清唱剧的影响,戏剧感十足,配之以圆熟的乐队写作,同时又照顾到经文歌词的情绪表达,实在是一部杰作。

(资料来源:网络搜索整理 | 感谢原创资料提供人)

特别说明:

1、本人所上传的所有资源仅供试听之用。有需要的朋友请购买正版CD;

2、“专辑曲目”里录音制式后的年份均为首版年份。中文曲名仅供参考,如有谬误请予指正;

3、由于带宽限制,请大家在下载时给予充足的耐性。对于多碟套装资源,视分流情况,每天或隔天更新一张CD,直至更新完毕;

4、如有乐友转发此帖至其它网站或论坛,请自觉注明原出处为www.VeryCD.com,并给出ED2K链接。

5、免拆播放利人利己:

部分朋友下载完资源后,往往会将其解压以便播放。倒不是说这些人都没有共享精神,但受硬盘空间的限制,解压后尤其是较大的压缩包常常不得不删除或转移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分流分享。也辜负了发布者将文件打包强制保源完整性的苦心。但实际上大家完全可以不解压直接播放压缩包音乐的。这样一来就能不拆包、不删除、不转移,既节约了空间,又不影响使用,还可以更好地保持完整源的数目以便分享给别人。这种利人利己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方法1:Winmount可以将常用压缩格式ZIP/RAR等直接虚拟为光驱,轻松搞定压缩包,不需解压,直接使用压缩包中的文件。中文免费软件。在使用上比方法2灵活快捷,几乎感觉不到延迟,且用户如同操作自己的磁盘上其他文件一样轻松。推荐使用此方法。普通用户建议使用其官方绿色版Mini WinMount V0.4。Daemon Tools大家应该很熟悉吧?MiniWinMount使用上也就类似Daemon Tools那样把压缩包甚至是文件夹作为镜像载入,卸载,超级简单的。

方法2:Footbar2000可以直接播放压缩包内的文件。方法是在菜单选“文件”-“添加文件”,指向该压缩包;或者直接把压缩包拖进FB2000播放窗口。不过这样需要较大的内存占用。低配置的机器会比较吃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