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5
专辑中文名: 肖斯塔科维奇第5交响曲
艺术家: Mravinsky & LePO
古典类型: 交响曲
资源格式: WV
发行时间: 2005年
地区: 美国
简介:
指挥: 叶夫根尼.穆拉文斯基
乐团: 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
唱片版本:ArtOne
录音地点:列宁格勒广播电台
录音时间:1938.3.27~4.3
录音属性:mono
专辑介绍:
作品介绍: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第五交响曲《革命》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命运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板—从容的快板。这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的主题阴沉而森严。
第二乐章,稍快板。为传统的诙谐曲乐章。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时而插入令人眩目的法国号乐句。
第三乐章,最缓板。这是全曲中最纯美的乐章。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这一乐章鼓乐长鸣,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
版本介绍:
1936年Shostakovich着名歌剧"明斯克的马克白夫人"遭斯大林批判, 认为此剧有走资派嫌疑, 萧氏地位顿时跌落谷底, 连第四号交响曲也不得不停止发表.1937年萧氏完成着名交响曲第五号"革命"来平反自己, 但是此时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总监Fritz Stiedry(1934-1937)竟然不敢担负这首乐曲若失败的责任, 而辞去总监职位,萧氏不得不拜託当时默默无闻的同学穆拉文斯基来担任首演的指挥, 此时萧氏可谓孤注一掷, 是生是死所有希望全寄託在Mravinsky身上. "革命"於 1937年11月21日由穆氏指挥Leningrad Philharminic首演, 乐曲大获好评, 萧氏重获平反, "革命"也成为萧氏最着名之代表作, Mravinsky也於翌年接掌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展开了五十年的穆氏王朝时代(1938-1988). "革命"也成为Mravinsky一生中灌录最多次的曲子. (1938, 1954(Moscow Studio),1966*,1966(Finale only),1968(布拉格之春音乐节(Live),1973 May(Tokyo),1973 June(Leningrad), 1978(Vienna), 1982(Moscow), 1983(明斯克爱乐厅录影), 1984 Apirl(我的上次发布中回帖附件内BT种子对应套装中包括此录音,也是一个演录俱佳的极品版本!), 共10次, 其中发烧界一致认为以1966*年Leningrad Philharminic Large Hall Live recording演奏最佳, 此版控制一流, 乐团极有冲劲, 魄力十足,与DG版之柴可夫斯基第四号有异曲同工之妙, 录音也极烧, 层次定位都极优秀, 是穆氏少数优秀音效片之一, 此录音於1993年初次发行(Russian Disc RDCD 11023), 另一版为Audiophile Classic德国镀金版(APL 101.503),1994发行, 细节更清晰, 音色较软, 是最佳选择.)
要说此版肖五是一个很好的录音是绝对不可能的:1938年的录音技术注定了它音色的干涩与巨大的底噪;年轻的指挥家处理仍显拘谨,乐曲推进速度过于缓慢缺乏后来的演绎中的干柴烈火般的爆发力,但对乐团精准的控制能力已经有所体现;当年LePO的演绎仍显稚嫩,织体表现生硬而不够流畅,合奏的瑕疵也时有耳闻;但乐团标志性的清澈透明的弦乐与带抖音的铜管合奏已经能够在录音中得到较为清晰的体现。
除了以上的不足,这个录音仍然是一张值得珍藏的名盘。因为,它记录了一段传奇:一部传世之作诞生的传奇与一位大师诞生的传奇!
谨以此篇迟到的文章纪念穆老冥诞10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