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央视-走遍中国系列节目
资源格式: RMVB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走遍中国-CCTV 4
· 秦皇岛《昌黎秧歌扭过来》10月16日
这里是昌黎秧歌的发祥地;这里的百姓对秧歌情有独钟;昌黎秧歌从这里走出河北,走向全国全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秦皇岛昌黎县,去观赏从千年扭过来的秧歌,去感受它独有的艺术魅力。
· 秦皇岛《葡萄成熟的时候》10月15日
您知道中国最早的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吗?您了解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是在哪儿研发成功的吗?在这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们将带您到秦皇岛市昌黎县去分享葡萄成熟的喜悦,去品尝葡萄美酒的醉人芳香。
· 秦皇岛《情系古长城》10月14日
龙头,关隘,砖窑,人物,后裔,谜底,前尘往事;砖与石,山与水,游牧民族与农耕经济,从海到山到关,盘点秦皇岛境内的长城,我们会从历史地理与人文的角度,再一次领略古老长城的魅力,长城精神的真谛。请看《走遍中国》之《情系古长城》
· 秦皇岛《山海关往事》10月13日
山海关古城位于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它扼守辽西走廊,是山海相连处的咽喉要冲,是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要塞,于是从古至今,这里发生了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这些往事曾经改变过许多人的命运,也曾经改写了历史。
· 南通《寻梦之旅——袁运生》10月4日
这里是已经暂时废置的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在1979年它投入使用前,曾邀请当时美术界四位画家为它创作了四幅大型壁画。这是其中的一幅--"生命的赞歌——泼水节"。这幅壁画在当时一出现,就引起了轰动。许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对它仍留有印象。
它的作者--袁运生,从此也被许多人熟知。
· 南通《张謇——光荣与梦想》10月3日
南通是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像所有的中国城市一样,她高楼林立,车来人往。在这座现代城市的中心,南通人一位晚清的状元,塑起了一座雕像。因为正是他在上个世纪初,在中华大地的风雨飘摇中,引领南通这个长江之畔,不算太知名的小城,跨入了近代工业,这个人就是张謇。
· 南通《南通风筝情》10月2日
位于苏北的南通市濒海临江,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江海之风四季不决每年的台风还时时关照着这个美丽的城市,天赐的风和这个城市的人结下了深深的情愿。
在南通只要刮起四级以上的天风,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你都会看到一种奇怪的景象……
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在南通沿袭了很久。它是南通市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一旦遇上好风天,在江海平原的蓝天之上就会看到如风帆一样巨大的风筝飞在空中还发出一种令人吃惊的声音,声音之大在数里之外都可听到,这就是南通独有的哨口风筝。
· 南通《沈绣遗韵》10月1日
在南通市有一条环绕市区的河,名叫濠河。在濠河的北岸有一座安静雅致的院落,已就在这个院落的左侧矗立了一位看上去是清朝模样的女子雕像。在她的胸前挂着一枚完全是国外样式的勋章。为什么今天会给一位中国的传统女性肃立一个戴着外国勋章的雕像呢?
·南通《教育的诗篇》9月30日
杨乐、李大潜、巢纪平、吴慰祖、施雅风等17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无极、袁运甫、袁运生、范曾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美术家,林莉、葛菲、黄旭、李菊、陈玘等十三位世界冠军,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江苏省南通市。
如此多的中华精英出自同一个城市,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南通雄厚的教育基础。而南通的教育基础是在100年前的难忘岁月里,由这座城市的一代先驱励精图治所精心打造的。正是从那时起,这座江北小城书写了一段绵延百年的教育诗篇。
·南通《蓝白色的世界》9月29日
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今天在南通的城乡,只要稍加留意,这种蓝白两色,手工染制的花布仍然随处可见,南通人生产,使用蓝印花至少已经有400年历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通人,有了这家乡自产的花布,生活中便多了一种温暖,也多了几分雅致。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北侧,这里濒江临海,气候温湿,当地丰富的物产为蓝印花布的传入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南通地区临海的土壤地区多为沙质,略带碱性的潮盐土,这种土壤经过改造后特别适合种植棉花。
· 南通《近代名城-南通》9月28日
这是一块濒海临江的土地,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独领风骚的城市。张謇以他的近代工业和教育实践,打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城市?那惊世骇俗的沈寿锈品现在何方?古老的蓝印花布是否还生机无限?神秘的风筝鸣响在空中飘荡了多少岁月?解读一方历史,走进中国南通。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她东临黄海、南濒长江,江海之际南北荟萃,赋予了她丰富的地域文化风貌。一个世纪前,南通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使她成为“中国近代名城”。
· 《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之《野人之恋》9月19日
1995年11月,一位普通离休干部的追悼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有人用这样一幅挽联概括了他的一生:郧阳古猿留白骨,神农山鬼何处寻;李翁已乘黄鹤去,奇考何人报佳音。挽联中所说的李翁就是人称“野人部长”的李建。
李建,原名何士通。1943年在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74年,时任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李建,采访了当代第一个与野人搏斗的农民殷洪发,写出了“在人与猿搏斗中,房县发现活着的人猿”的报告,从此决定了他20年的野人考察生涯。1984年离休后,李建担任了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第一执行主席和秘书长,全身心投入到野人考察事业中。
· 《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之《化石·野人·活化石》 9月18日
这里是语文课堂,老师正在讲解李白的名作《朝发白帝城》:“对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要求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一:如果作者说两岸猴子啼不住,这样不押韵,我认为他写猿这个字只是为了押韵。学生二:我认为是猿人,因为我们古代的祖宗一般都在黄河之间。学生三:我认为是长臂猿,因为长臂猿的手非常长,它能在山崖上攀登。学生四:我认为它是野人,因为一般野人躲在高山里面不容易被人们发现,也许它们是发现了什么,在互相发出警告。学生五:我认为是猩猩,猩猩也具有攀登性。
这个猿到底是长臂猿还是猴子?同学们争论这“猿声”究竟是什么动物的鸣叫,其实也是许多科学家研讨的科学命题。有学者认为,在黑猩猩、大猩猩、 猩猩、 长臂猿四大类人猿中,能够啼叫的只有长臂猿。可长臂猿是森林动物,而现在的长江三峡两岸,缺乏大片原始森林,长臂猿无法生存;就是在森林覆盖的神农架,自古以来也没有关于长臂猿的记载。
· 《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之《山之精灵》9月17日
在野人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是在神农架的大山深处,自古就流传着村民进山携带两个竹桶的传说。村民们说,这是以防被“野人”抓住吃掉的缘故。每天竹篓里都搁两个竹筒,碰见野人来了就赶快把竹筒戴起来。戴到这个位置,野人它就抓住这一截。它一下子把你逮住,逮住后就笑,它一笑就把人笑死了。他一笑醒就要吃你,它笑你就让它尽情笑,等它笑的昏死过去了,你赶快把竹筒一褪人就赶快跑了。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守华说:“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中间,就经常讲到野人。中国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叫狼外婆,北方叫狼外婆在湖北叫野人家家(外婆)。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野人嘎嘎(外婆)那里去,当时就有那种传说,这种传说不是无根据的。
在神农架原始森林文化圈中,被学者们誉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也有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传说。
· 《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之《生灵庇护所》9月15日
神秘的北纬30°线,链接着一串串绚丽多彩、慑人心魄的世界自然之谜——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诺亚方舟、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神农架野人之谜也令人注目地串在这条神秘纬线上。
野人之谜,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报道,但大都渐渐销声匿迹,惟独神农架至今仍然不断有野人目击消息频频传来,或许是这里的生态环境更神奇,或许是这里的人文关怀更亲切,或许是它们眷顾这片生息久远的故土家园?正是由于它们的眷顾,更为这条地球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平添了几分神秘壮美的色彩。
· 《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之《野考大目击》9月14日
1976年5月14日凌晨1时许,一辆吉普车沿房县、神农架交界的公路蜿蜒行驶,除了司机,车上还有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的五名干部。当吉普车经过海拔1700米的椿树垭时,司机蔡先志突然发现,前方道路上有一个奇怪的动物正佝偻着身子迎面走来。
1976年野人目击者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司机蔡先志:“车上的人都在打瞌睡,就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我才一声吼把大家叫醒。”蔡先志一边提醒车内人注意,一边加大油门向奇怪动物冲去,想把它撞倒在地。眼看就要撞上了,那个动物突然敏捷地闪到路旁。“到了这个动物面前,就来了个急刹车。我把车子一刹,到了(野人)跟前去了,距它的距离只有大概三到五米远。”
· 《中国神农架“野人”调查报告》之《又见野人》9月13日
公元2003年6月29日15时40分,在中国神农架林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最新的一次目击野人事件。自1977年中国首次组织野人考察以来,该地区已有300多人、60多次目击过这种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奇异人形动物。“6·29”最新目击事件的发生,在科学界和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神农架野人作为世界自然之谜,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以往历次目击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要目击者中有一位14岁的中学生,他叫周江,所在学校是神农架林区一中。“背是弓着的,就像一个老年人那样,我们从那边看着过来,它这样往路中央走,走得非常快,站这里,身子没动头猛地一甩就下去了。”面对如此怪异的身影,车上几个人几乎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叫:停车。因为惯性,车向前冲出20多米后停了下来,但奇异动物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周江回忆起还仿佛在眼前:“我们下车大概有十秒钟,跑到路边就没有声音了,我们还向下找了大概30多米,只发现几个脚印和碰断的树枝,一般人不会光着脚向下跑。下面的树上长着这么长的刺,因为下面我们找到脚印的时候,发现(脚)趾头印、前掌和后掌,都是非常清晰的,脚印不像人的脚印,有一瓣一瓣的五个(脚)趾头印。”
· 《走遍中国》·特别节目. 邮事六记. 《邮票的故事》《书信的故事》央视国际 2004年09月30日
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走遍中国》特别节目《邮事六记》,分书信、邮驿、邮路、邮票、集邮和邮情6集全景式讲述中国邮政的发展史,介绍关于邮政有趣的历史传奇,人生故事。
邮票是怎样产生的?中国的第一枚邮票的产生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五彩缤纷的邮票历来就有“百科全书”的美誉。邮票的题材包罗万象,那么,这些题材是怎样跃上方寸邮票的呢?
一封信、一件包裹的送达凝聚了多少邮政职工的辛勤劳动?你是否想像在中国还有完全依靠步行来完成的艰难投递?有多少人的命运因邮递员的负责精神而改变?邮政服务的背后有多少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