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不抱怨的世界
原名: A Complaint Free World
别名: A Complaint Free World
作者: (美)鲍温 著
译者: 陈敬旻 译
图书分类: 生活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第一版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发行时间: 2009年04月
地区: 大陆,美国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不抱怨的世界》是畅销全球80国的世界级励志书!世界500强企业团购率第1!冯仑、唐骏、张德芬、奥普拉感动推荐!美国亚马逊、台湾金石堂、诚品书店心灵励志新书销量第1名!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这本书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全世界有80个国家,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今天,你还在抱怨吗?不抱怨=改善自我&提振团队!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作者简介
威尔•鲍温(Will Bowen)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
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牧会之前,有多年从事广播和行销等工作的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游、阅读,发起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作者专访:这个世界,真的可以“不抱怨”?
1.是什么动机促使你写作《不抱怨的世界》的?
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缺乏安全感……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抱怨又是怎样摧毁我们的生活的?我希望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能享受当下的生活,变得平和而喜乐,最终转换这个世界的意识。
2.可以跟我们解释一下“不抱怨”这项活动吗?该如何操作呢?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80个国家,超过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像滚雪球一般扩大。我们的愿景是让参与者的痛苦得以纾解,人际关系获得疗愈,职业生涯也因而改善,比从前更豁达和快乐。操作的方法很简单: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四~~八个月。
3.为什么必须坚持“21”天?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这也被称为21天效应。我在书里说过,母鸡要花21天才能孵好蛋,我们人也一样。还有,要提醒大家的是:放轻松一点。我们所谈的,只是被“说”出来的抱怨、批评和闲话。如果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就算,要重新来过;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没有关系。不过你会发现,就连抱怨的想法,也会在这样践行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4.在书中,你说抱怨能让我们“尝到甜头”,既然如此,为何要停止抱怨呢?
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就像小时候,每当我们有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症状时,就会装腔作势,这样可以不用上学,待在家里看电视。但你有没有发觉,我们常常在抱怨身体不舒服之后,自己真的就病得更重了。所以,抱怨只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会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请记住,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在用汽油来灭火,这个世界听到了这些抱怨,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你。
5. 你提到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抱怨?
是的,我们之所以抱怨遭逢的困难,是为了把它当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我们会抱怨,其实是自觉不配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缺乏自我肯定,于是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 要知道:凡是我们所渴望的东西,都有资格得到。不要再找藉口,朝梦想前进吧。如果你还在说些“男人都不敢给承诺”、“家人一点都不理解我”、“我实在太胖了”、“同事都比我强”、“我不愿意跟那位客户接触”之类的话,那你就是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永远不会成为胜利者,你必须选择你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并一心一意地践行。
6.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移转成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抱怨,只要把紫手环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你正在“接受训练”,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
7.要怎样才能让朋友、家人、同事、员工不再抱怨?
很遗憾,你不能。改变就是这样复杂而矛盾。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住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 要激励其他人改变,富兰克林的结论是:“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而甘地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我相信你有着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们改变,但既然你也是这段关系里的参与者,就代表从某种程度而言,你在这沸沸扬扬的抱怨中也掺了一脚。你若想引导某人改变,就要记得:领袖应该站在最前线,迎向边界、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身后。
8.这项活动,团队一起进行效果会更好吗?
对,很多公司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员工和客户。在美国、欧洲、甚至东南亚国家,都能看到很多企业员工手上都戴着紫手环。这项活动波及的范围,远超出我们之前的想象。所以,团队的力量无疑是异常强大的,把自己视作其他成员的精神支柱,促使自己变为一个藉由停止抱怨,而致力改变生命的人。你可以邀请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一同参与,找几个你可以为他们打气加油、他们也愿意为你这样做的人,一起努力,就可以促成改变,达成愿景。要知道,你不是孤单一人,因为你在为其他人设立乐观的典范,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
媒体推荐
◆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万通地产董事长 冯仑
◆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 唐骏
◆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云
◆每个人都面临着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联想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狮子如果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如果它跑不过羚羊,只能饿死。羚羊如果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该向谁抱怨?羚羊还能跑,青草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羚羊要想活下去,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提高奔跑的速度,让自己跑得更快,即使跑不过狮子,也要比其他羚羊跑得快,只有这样才能得以生存。
——华为总裁 任正非
◆人生是不公平的,习惯去接受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
◆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它会改变你的命运!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人之一 欧普拉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满;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还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得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张德芬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有魅力、有乐趣、又好读的书,书中提醒我们: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就是自我的改变。”
——畅销心灵作家 盖瑞‧祖卡夫
◆戴尔‧卡内基先生的30条沟通人际关系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卡内基训练负责人 黑幼龙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相信,你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并疗愈灵魂中的失调状态,因为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美国《洛杉矶时报》
◆这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不抱怨”活动创造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全世界。
——美国《纽约时报》
◆如果你的书架上只能留一本书,那么它将会是《不抱怨的世界》!
——美国《芝加哥太阳报》
◆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但不是靠抱怨来获取,接受21天的神奇挑战,跟威尔•鲍温牧师一起体验“不抱怨”的神奇力量!
——美国NBC电视台
◆“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这项影响深远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600百多万人的命运,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你能读到这本书,并不是偶然,它将带给你人生正向的力量,让你升级为这世界一个疗愈的细胞。
——美国《时代》周刊
◆威尔•鲍温牧师是一个可以与甘地相媲美的心灵导师,他“活出了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全球80个国家、超过600万人热烈响应,靠着手环和正念的力量,形塑了自己的美好生活。
——英国《卫报》
◆它可以光耀你的生命,与《The Secret秘密》比肩的心灵之书!
——英国《泰晤士报》
◆一本“行动”之书,让你不堪的人生获得指引,带来无惧的信心和力量。
——法国《世界报》
◆这本书写得既睿智又直指人心,抱怨就是推开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个世界听见了,就会带来更多的坏事给你。
——法国 《ELLE》
◆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这本书给金融危机中挣扎的普罗大众,送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香港《文汇报》
◆对生活不抱怨,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然也会成为快乐的人。两年多来,不抱怨活动已经蔚为风潮,在全球80国流行,600多万人参与。你若想改变生活走出低潮,停止抱怨,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
——台湾华视新闻报导
◆不抱怨的人一定是最快乐的,没有抱怨的世界一定最令人向往。
——台湾诚品书店
◆“不抱怨”运动随着这本书来到了台湾,当你看到有人佩戴紫色手环时,就会知道他正在激励自己连续21天都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想要一起创造好运吸引力,摆脱抱怨恶势力吗?欢迎加入“不抱怨”运动,一起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形态——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台湾金石堂书店
--------------------------------------------------------------------------------
编辑推荐
什么是21天“不抱怨”活动?
■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觉得很难吗?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环,接受21天的挑战,为自己创造心想事成的无怨人生!
序言
作者专访:这个世界,真的可以“不抱怨”?
1.是什么动机促使你写作《不抱怨的世界》的?
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缺乏安全感……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让大家了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为何会抱怨?抱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抱怨又是怎样摧毁我们的生活的?我希望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能享受当下的生活,变得平和而喜乐,最终转换这个世界的意识。
2.可以跟我们解释一下“不抱怨”这项活动吗?该如何操作呢?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80个国家,超过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像滚雪球一般扩大。我们的愿景是让参与者的痛苦得以纾解,人际关系获得疗愈,职业生涯也因而改善,比从前更豁达和快乐。操作的方法很简单: 1.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抱怨。 4.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四~八个月。
3.为什么必须坚持“21”天?
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这也被称为21天效应。我在书里说过,母鸡要花21天才能孵好蛋,我们人也一样。还有,要提醒大家的是:放轻松一点。我们所谈的,只是被“说”出来的抱怨、批评和闲话。如果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就算,要重新来过;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没有关系。不过你会发现,就连抱怨的想法,也会在这样践行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4.在书中,你说抱怨能让我们“尝到甜头”,既然如此,为何要停止抱怨呢?
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就像小时候,每当我们有感冒或其他疾病的症状时,就会装腔作势,这样可以不用上学,待在家里看电视。但你有没有发觉,我们常常在抱怨身体不舒服之后,自己真的就病得更重了。所以,抱怨只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会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请记住,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在用汽油来灭火,这个世界听到了这些抱怨,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你。
5. 你提到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抱怨?
是的,我们之所以抱怨遭逢的困难,是为了把它当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我们会抱怨,其实是自觉不配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缺乏自我肯定,于是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 要知道:凡是我们所渴望的东西,都有资格得到。不要再找藉口,朝梦想前进吧。如果你还在说些“男人都不敢给承诺”、“家人一点都不理解我”、“我实在太胖了”、“同事都比我强”、“我不愿意跟那位客户接触”之类的话,那你就是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永远不会成为胜利者,你必须选择你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并一心一意地践行。
6.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当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们的对话开始移转成负面内容时,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行。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抱怨,只要把紫手环给他们看,告诉他们你正在“接受训练”,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
7.要怎样才能让朋友、家人、同事、员工不再抱怨?
很遗憾,你不能。改变就是这样复杂而矛盾。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住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 要激励其他人改变,富兰克林的结论是:“最好的训诫就是以身作则。”而甘地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我相信你有着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们改变,但既然你也是这段关系里的参与者,就代表从某种程度而言,你在这沸沸扬扬的抱怨中也掺了一脚。你若想引导某人改变,就要记得:领袖应该站在最前线,迎向边界、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身后。
8.这项活动,团队一起进行效果会更好吗?
对,很多公司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员工和客户。在美国、欧洲、甚至东南亚国家,都能看到很多企业员工手上都戴着紫手环。这项活动波及的范围,远超出我们之前的想象。所以,团队的力量无疑是异常强大的,把自己视作其他成员的精神支柱,促使自己变为一个藉由停止抱怨,而致力改变生命的人。你可以邀请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一同参与,找几个你可以为他们打气加油、他们也愿意为你这样做的人,一起努力,就可以促成改变,达成愿景。要知道,你不是孤单一人,因为你在为其他人设立乐观的典范,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
文摘
你也加入抱怨比赛了吗?
你可曾注意,当人们聚在一起,对话是怎么进行的吗?有人可能提到一本他们最近看的书,话题就转到书本上一阵子;如果提到的那本书是以露营为主题,对话可能就朝着交谈者喜爱或觉得刺激的露营旅行经验来发展。对话从一个主题晃到另一个主题,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电动玩具“青蛙过街”,里面的青蛙要越过溪流,会先跳上一块浮木,然后来到乌龟背上,接着再到另一块浮木。对话也沿着相似的路线移动,就像伟大的交响曲,会重复演奏特定的旋律,直到其中一种乐器发出微妙的转换,一整段新的旋律也随之开展。
酗酒者和吸毒者的勒戒文学写着:“我们的疾病是与日俱进的。”抱怨也是。下次当你跟一群人在讲话,而有人开始抱怨时,就要特别注意了。当较劲的态势出现,抱怨就会变成一场竞技运动。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还不算什么,我告诉你……”话题就这么开始了。没有人故意要引导大家发牢骚,但是当每个人都想赢过其他人,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才最倒霉,这场讨论就会逐渐变成比赛。
关于这样的现象,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英国喜剧表演团体“巨蟒飞行马戏团”(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在一九七四年发行的专辑《皇家剧院现场演出》(Live at Drury Lane),其中有一个段子〈四个约克夏人〉就讽刺过这样的情形。
在这段短剧里,四位严谨优雅的约克夏绅士坐在一起,品尝着昂贵的红酒。他们的对话起初是积极而正面的,然后就微妙地转为消极而负面;随着时间进展,他们开始以抱怨来互相较劲,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有一个人表示,几年前他能买得起一杯茶就算很好运了。第二个人想拼过第一个人,便说他喝得到一杯冰茶就算庆幸了。
抱怨的声浪加速蔓延,他们的论调迅即演变得荒唐可笑,每个人都试图证明,自己过的才是最艰困的生活。其中有位绅士一度谈到自己成长时所住的房子有多么破烂,第二个约克夏人则转动着眼珠子说道: “房子!有房子住还算好运呢!我们以前只住一个房间,一共有二十六个人,什么家具都没有,地板有一半不见了,我们怕掉下去,还挤成一团窝在角落里。”
哀鸣和抱怨就这样你来我往、持续不断……
“噢!你真幸运还有房间住呢,我们以前都住走廊!”
“喔,我们以前还梦想能住走廊里!我们是住在垃圾场的旧水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