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中文名: 特洛伊
专辑英文名: Troy
艺术家: James Horner
资源格式: WV
发行时间: 2004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专辑介绍
相信很多乐迷对这部电影的配乐早已期待多时,原来执掌配乐的Gabriel Yared既是金像奖得主,过去又从无演出此类作品的纪录,也许能像Howard Shore以黑马之姿演出<魔戒三部曲>般,给乐迷带来全新的惊奇也不一定.但结果最大的惊奇是在上片前三週,电影公司决定撤换Yared苦心谱写多时,已然大工告成的作品,临时改由气质几乎完全不同的James Horner接手代打.James Horner临危受命,在短短三週内交出一部大型人声管絃史诗配乐.到底James Horner在三週内仓促完成的配乐,如何能取代Yared自认为自已至今写过最好的配乐作品,一时恐怕没人能说得清,不过有趣的是,Yared的配乐版本与自己的声明目前也正式在他的个人网站上公开,乐迷正好有个机会充份比较.只是既然目前我们手上只能拿到Horner版本的原声带,我就还是以Horner的版本为中心来谈这部配乐吧.坦白说即使James Horner有很多毛病,他仍然是我心目中好莱坞最具才气与实力的作曲家之一,换成其他人,我不认为三个星期能有眼前这样水準的配乐,但很可惜的是,它听起来也真的就像James Horner三个星期内赶工出来的配乐.它有James Horner过去配乐常被批评的所有缺点,包括延用自己过去的主题,抄袭模仿其他人的作品等等,只是这回这些缺点可以有很好的藉口,三个星期,你要他怎么办,与其说他在创作经典,倒不如务实一点,他其实是在设法解决问题,让电影可以顺利上档,如果他真的在这种情形下创造了一些闪亮的时刻,那我想是值得喝采的,因为那正是他的天赋与实力使然.
首先James Horner写了一个不错的抒情主题,他也将这个主题发展成一首主题曲,这种操作多少有点商业性,但坦白说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电影公司要他的原因,比起Yared来,他似乎更有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我觉得James Horner的几段抒情主题,或许并没有别出心裁的创意性,但它们确实动听,我们在Briseis and Achilles.Through.TheFires.Achilles.and Immortality等曲目中,会发现James Horner对创造旋律确实在行,当然,它可能有点像<英雄本色>,有点像<蒙面侠苏洛>,甚至有点像<星际奇兵-Stargate>,但它很James Horner,也很优美,坦白说,我甚至不觉它听起来比Yared的抒情作品差.只是在配乐的操作上,问题就很明显,James Horner没有足够的时间替这部配乐建立结构感,他的主题无法有效的在整个故事中发展,演变或昇华,只能当保守的背景音乐.主题曲Remember由抒情主题衍变而来,手法一如Horner过去所有的主题曲,但它的歌词倒是抓到了重点,既然电影以Achilles为重心,这首歌自然也为Achilles明志,在<伊利亚德>中,Achilles是神祇后裔,天命已定,电影版裏淡化了他身世上的神话色彩,但却强调了他注定要死在战场上的宿命观,Achilles明知他将葬身特洛伊,却依然执意赴战,宁可轰轰烈烈的化做千古传奇,也不愿平凡苟活一世,这首主题曲确实道出了Achilles的人物特质,Horner在配乐观点的操作上仍然十分精确,只是急就章的创作情势下降低了他表现的深度和可能性,这首终曲的内容和效果,我个人觉得也许不如Yared的版本中,以怀旧气息浓厚的民谣来结尾,那样具有追思远古的情怀和情调,但其实它更贴近一部典型好莱坞电影的结尾,也相当扼要有力,我想电影公司的老闆应该是很满意的.James Horner只将抒情的重心放在Achilles和Briseis身上则稍嫌可惜,原来<伊利亚德>最具人气的情侣档想当然尔是Helen和Paris,但综观整个<伊利亚德>,全然一派雄伟阳刚,对儿女情长的描写几乎没有,不过电影版中对此大幅加码,试图交待Helen的心路历程,也将Achilles的感情做了更深入的描写,甚至更动原著,让杀人如麻的Achilles活到木马屠城(原著中Achilles在木马屠城前早就掛了),只是他衝进特洛伊不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救援心爱的女子,这种更动其实并不违悖常理,而且也让Achilles的一身杀气添了一份原著没有的柔情,配乐上要好好经营是应该的,但James Horner对Helen,Paris甚至是Hector夫妇就稍微亏待了点,这点看起来,同样是写抒情高手的Yared,就构思的比较週全了.除了抒情主题,Horner也为Achilles设计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比较肃杀黑暗的动作主题,如Achilles Leads The Myrmidons,这个主题是Horner的惯用动作主题,已经回收再利用过无数次了,因此音乐本身没有任何新意可言,但在配乐运作的观点上,Horner还是抓到了重点.在古希腊美术裏的Achilles,外型一直透露著一种阴沈严峻的杀气,通常他身披黑色战甲头盔,只露出犀利的双目,手持长矛圆盾,取人性命毫不留情,文字描写裏的Achilles则是孤傲衝动又敏捷凌利,我想这也是本片导演,编剧,甚至动作指导企图打造的形象,Horner的动作主题简短有力,气质阴暗,十分吻合Achilles在战场上那种所向披靡,杀气腾腾,令特洛伊人闻风丧胆的凶星形象,但Horner也为Achilles写了一个明亮的英雄主题,毕竟在希腊人眼中,Achilles可是威风凛凛的天将神兵,这个主题也是整部配乐最抢眼的旋律,如果你买原声带是希望有个很好听的主题旋律,那么这个英雄主题算是给了个交待,最好听的变奏曲目是The Trojans Attack,这也是整张原声带最出色的一轨了.Horner为特洛伊城写了个华丽但无创意的鼓号主题Troy,而且因为欠缺整体构思,这个主题在电影中没有丰富的表现.这是这部配乐最大的问题,它显得零散而缺乏结构感,当然,我们不难想像Horner并没有太多时间来设计这部配乐,在管絃编曲与音色运用上,Horner也处理的非常平凡,不见任何深刻的巧思,纯粹以公式型的内容交差,反正特洛伊的沦陷和铁达尼号沈船在好莱坞拍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不过比较尷尬的是,Horner这次还给人一种抄袭感,比如人声的运用,不论是合声和女声吟唱的风味,都不脱Hans Zimmer在<神鬼战士>中的表现,Achilles与Hector的决斗则有模仿<卧虎藏龙>打击配乐的痕迹,只是最近模仿<卧虎藏龙>的人本来就很多,近来好莱坞电影裏不管是哪一代哪一国的战士决斗,都免不了要来段东方风味的撃鼓助兴一番.相形之下,Yared的配乐虽然带了点学院派的老气,但在整体构思,创意性和曲式,音色变化上要丰富很多,可见有些东西,时间不够就是勉强不来.整体来说,这不是一部差的配乐,尤其是以它的创作时限来说,它甚至算是一部不错的配乐,但从James Horner十分精準的配乐著眼点来看,它显然可以更好,只是这次很明显的,它之所以没有更好,不是音乐家个人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