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上越当代艺术家集萃展示经典折子戏专场-中国戏曲实况选之八
资源格式: TVRip
发行时间: 2010年
电视台: 七彩戏剧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一)本期介绍:
最近上海越剧院有一个大动作,将钱惠丽、单仰平、章瑞虹、赵志刚和方亚芬这越剧院的5位梅花奖得主召集起来,准备做一次“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集萃展示”。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昨天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对这批中生代越剧名家的“总结式的展示”。
作为越剧舞台最正宗的尹派、袁派、范派、徐派和王派传人的5位越剧名家,将出演《红楼梦》、《梁祝》、《祥林嫂》等传统经典剧目折子戏。而“创新发展篇”则主要是由越剧院这几年新排的5部原创大戏组成,包括《韩非子》和《虞美人》。不过最有看点的应该还是“反串才艺篇”,5位主角将纷纷反串角色,比如在舞台上做惯了“兄弟”的赵志刚,这次就将和钱惠丽合演一出《黛玉焚稿》,首次呈现一个男版林黛玉。
本次展演将从3月26日至4月3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此系列演出也成为东艺今年“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的重头戏。
上海越剧院这次站在了中国当代越剧的制高点上——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市文联、文新集团和上海文广集团联合主办的“上海越剧院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集萃展示”昨晚接近尾声,但昨日举行的一场高规格的研讨会,却将5朵梅花的艺术成就抽象成当代上海越剧的精华内涵。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刘厚生先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也是著名的戏剧评论家。他对上海越剧院组合5朵梅花举办“我们共同走过”的专场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上越的5朵梅花,承继了老一辈越剧艺术家的精华,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十分可贵。他说,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剧种渐趋衰落之时,越剧是唯一向上走的剧种,其中上海越剧院和上海越剧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厚生表示,一个剧种的兴旺关键在于演出。现在剧团少,演出少,影响了演员的成长。有的剧团喜欢搞大制作,一出动就是上百人,演出成本太高。为什么不搞流动演出,小队出击?一二十人的演出队伍,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表示,这次上海越剧院5朵梅花的“抱团”出演值得推广。他说,现在一些艺术院团的骨干不要说抱团,就是共用一个化妆室都不愿意。他认为,戏剧需要有好作品,有好作品才可能出彩。尚长荣表示,戏剧切忌浮华,戏剧需要以戏为本,在唱练做打上下工夫,观众看的是表演,而不是制作,不能本末倒置。
来自浙江的戏剧评论家沈祖安、李尧坤在发言中表示,5朵梅花大多来自浙江,却在上海盛开,显示了沪浙越剧界的亲缘。上海越剧院为5朵梅花举办“我们共同走过”集萃展示,对浙江越剧界乃至全国戏剧界都是很好的启示。越剧已经走过了百年,越剧在新的百年怎么走,需要有一批表演艺术家,不但要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传统,更需要超越和创新。
上海的海派评论家马博敏、罗怀臻、戴平、曹树钧等对上海越剧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罗怀臻表示,越剧是绿色艺术,不施化肥和添加剂,也不搞拔苗助长,靠一场一场的演出早就了今天的辉煌。但越剧需要反思四个关系:叫好与叫座的关系,市场与评奖的关系,被动创作与主动选择的关系,个人发展与剧种责任的关系。上海市重大题材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博敏则表示,上海越剧走到今天,需要对越剧的艺术价值和时代魅力进行研究。她认为,上海越剧需要向浙江越剧学习,包括政府对越剧的支持,各地越剧院团的兴旺发展,越剧演员的艺术追求等。马博敏表示,上海越剧需要大师,但新流派的形成需要有一批代表性剧目,一批徒子徒孙,一批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以及富有个性的艺术主张。
本期资料即为2010年3月26日于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演出的上海越剧院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集萃展示经典折子戏专场实况录像。时长:1:53:57。节目前还有五位梅花共同演唱的《我们共同走过》越歌一首。
折子戏剧目表
《何文秀·哭牌算命》赵志刚方亚芬
《红楼梦·哭灵》钱惠丽
《梁祝·楼台会》章瑞虹方亚芬
《红楼梦·葬花》单仰萍
《祥林嫂·天问》方亚芬
(二)演员介绍:
赵志刚,男,上海越剧院小生演员。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12月18日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共党员。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初习老生,后工小生。在学习期间,勤奋好学,且能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获得了包括 “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中国金唱片奖”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 、“ 中日戏剧友谊奖”在内的众多奖项。赵志刚不仅在中国尤其在江浙沪一带拥有一大批热情忠实的观众,在香港乃至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同样影响广泛,戏迷众多。唱腔上,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各个流派都学,皆有所成,为各派宗师所赞许。1980年学馆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1982年正式拜尹桂芳为师,继承并发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并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越剧舞台上,艺术上不断创新,先后主演过《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宫》、《陆文龙》、《玉镯冤》、《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等以及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两代怨梦》,所演角色个性均较丰满。1984年获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演“红花奖”、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一等奖。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及“上海市青年艺术十佳”。1986年获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名列榜首),同年又获“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8年获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和“上海市青年十大精英”。1990年在霞飞杯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被授予“越剧之星”称号。1992年荣获中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和第三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2003年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华东杯)“最佳演员奖”(主演《被隔离的春天》)。2004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1996年,百家出版社出版了《赵志刚唱腔集》。灌录过多张个人演唱CD、专辑及近十盒个人演唱音带专辑,在国内外拥有一个观众群及三个戏迷协会。现任剧院艺委会常务副主任、一团团长。
钱惠丽,女,越剧小生。1963年4月,农历癸卯年生。浙江诸暨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会上海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现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自幼爱好越剧,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诸暨越剧团,进县戏校培训,工小生。一出开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漂亮嗓音亮丽,脱颖而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优秀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获学员表演优秀奖。1981年9月转为诸暨越剧团正式演员,挑起演出的大梁,主演了《红楼梦》、《碧玉簪》等剧目。1983年来上海演出《红楼梦》,得到徐玉兰的指导,一炮打响,后正式拜徐玉兰为师,继承徐派艺术,几度到红楼团习艺。1988年,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楼剧团领衔演员,主演了《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等剧目。曾获1984 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二等奖,1988年全国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94年“宝钢高雅艺术奖”,两度获得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九届文华表演奖。享有“越剧之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演员“十佳”的荣誉称号。多次赴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出版过个人戏曲CD专辑及十多种音像制品,1993年1月知识出版社出版了《越剧之星——钱惠丽》。现任副院长兼红楼剧团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
章瑞虹,女,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1963年11月16日出生。1979年入临海越剧团学艺,工小生,宗范(瑞娟)派。后成为剧团主要演员,兼任副团长。1984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1987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任主要演员,1990年并入红楼剧团。主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孔雀东南飞》、《风月秦淮》、《紫玉钗》、《梨香院》、《桃李梅》、《打金枝》、《孟丽君》、《风雪渔樵》、《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剧目。1982年获浙江小百花汇演小百花奖,1989年获全国青年越剧演员大选赛荧屏奖,全国戏曲广播演唱个人专题比赛一等奖,上海市第五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主演的越剧电视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戏曲片优秀奖。曾多次赴泰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师承范瑞娟的章瑞虹曾经主演过数十部大小剧目,如传统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李娃传》、新编剧目《孟丽君》、《紫玉钗》、《恩与仇》等。这些戏或经范老师亲自传授,或自己模仿老师的表演风格,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循规蹈矩地一一学来。由于她学得像,唱得好,热情的越剧观众称她为“小范瑞娟”。在艺术上锐意进取的章瑞虹并不因此而感到满足了,她渴望进行新的尝试,塑造出适合今天戏剧审美时尚和现代观众欣赏趣味的新角色。由她自选题材、编导、并为她度身定作的新戏《梅龙镇》给了她一次宝贵的机会。
单仰萍,女,越剧一级演员,王派。1962年6月生,浙江建德人。上海越剧院当家花旦单仰萍是当今越剧界具备相当知名度的旦角演员。 单仰萍是王派传人,却有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在王派唱腔中糅入了其它流派的精粹。王派唱腔以行腔平实深沉,清新自然著称,单仰萍在平实中糅入了温婉,她的行腔比较王文娟老师多了几分妩媚柔丽甜美。从艺以来,先后主演过《苏秦》、 《双月婵》、 《萍娘》、 《啼笑姻缘》、 《血罗衫》、 《樊梨花》、 《桃李梅》、 《春江月》、 《桐江雨》,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莫问奴归处》、 《红楼梦》、 《神王恋》(勿忘曲)、 《西园记》、 《梁祝》、 《罗山遗恨》、 《报国魂》、 《碧玉簪》、 《秦淮烟云》、 《孟丽君》、 《西施归越》、《三难新郎》、《沈寿》、《紫玉钗》、 《真假驸马》、 《曹植与甄洛》、 《舞台姐妹》、 新版《红楼梦》、 《梅龙镇》、 《谁是我的儿子》、 《被隔离的春天》、 《家》、 《虞美人》、《孟丽君》(电视剧)、《心曲》(越剧MTV)、《锦裳新曲红楼梦》、《中国戏曲-单仰萍专辑》等三十余部舞台剧,两部戏曲电影,四部二十集电视剧。出版过她参加演唱的盒式录音磁带多种。2003年6月出版了《百转千寻——单仰萍艺术写真》。她曾多次在浙江省、杭州市及全国获奖。 1984年,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二等奖;1985年,杭州市新剧目调演获演员一等奖;1985年,获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青年演员一等奖、〈浙江日报〉新花奖;1986年,获杭州市人民政府文艺一等奖;1986年,桐庐县"三八"红旗手;1990年,全国霞飞杯越剧大赛荣获全国十大"越剧之星"称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最佳演员奖, 2000年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届中国戏剧节,《虞美人》获得“中国戏剧奖·剧目奖”,单仰萍获得“中国戏剧奖·优秀表演奖” 。2008年,单仰萍获“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除此还获得过全国电视戏曲片优秀女演员奖,并被评为全国十年优秀电视戏曲片最佳演员。她立足舞台,涉猎影视,广采博取,多方开拓。早在94年就首开先例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拍摄MTV单仰萍专辑“心曲”,为赋于传统戏曲音乐新的活力作了可贵探索。曾到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方亚芬,女,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65年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进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原是浙江镇海越剧团青年演员,1984年11月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学习中业务拔尖,1986年9月,被入选《红楼梦》主要演员,赴法国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1987年戏校毕业后,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挑梁演出。主演过《红楼梦》、《西厢记》、《梨香院》、《风雨大观园》、《莲花女传奇》、《桃李梅》、《风月秦淮》、《啼笑因缘》、《女皇与公主》、《紫玉钗》、新版《红楼梦》、《早春二月》、《蔡锷与小凤仙》、《木棉红》、《救风尘》、《千古情怨》等戏及越剧电视连续剧《蝴蝶的传说》。在继承袁派艺术上成绩显著,扮演崔莺莺、祥林嫂等角色,广受好评。不仅擅长花旦、 闺门旦、青衣,也能应工刀马旦、武旦,还能胜任泼辣旦(如饰《莲花女》中的九姨娘)和老旦(如饰老年祥林嫂)等类角色,堪称唱做俱佳的全才旦行演员。 1988年获“宝灵杯”“三新”折子戏全国越剧大奖赛表演奖;1989年获江浙沪戏曲OK电视大奖赛一等奖;1990年在“霞飞杯”江浙沪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获“十佳演员”和“越剧新星”桂冠;1992年跨越国界,获奥地利华裔颁发的鲁家贤文化基金奖;1993年获第四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1994年获首届“十佳”演员称号,同时,获得宝刚高雅艺术奖;2001~2003年度以及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6年获第十六届 “白玉兰戏剧主角奖”; 2007年12月3日晚,在越剧《玉卿嫂》和《碧玉簪》中成功塑造了凄美玉洁的袁派玉卿嫂形象和金派大家闺秀李秀英的越剧名家方亚芬,以评委全票通过的佳绩在苏州中国戏剧节上喜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多次赴澳大利亚、美国、泰国、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弘扬民族戏曲文化和传播友谊作出了贡献。
(三)系列说明:
《中国戏曲实况选》系列视频资料旨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目的在于通过VeryCD与广大戏曲爱好者交流高质量的中国戏曲视频资料,涵盖中国各戏曲剧种,但以京、昆、越、评、豫等全国性大剧种为主。本系列定位于正式戏曲音像出版物的补充,故所有正式出版物一律不收。所有资料获取于网络,资料原始来源主要为电视录像、私人录像。为保证质量及资料的收藏价值,压缩码率较高,文件体积较大,下载请谨慎。因发布人笔记本硬盘较小,为发布更多资源,难以保持长久供源。如有可能,建议您下载后不要改名、不要移动,或专门予以分享,为高质量戏曲资料分享事业做出贡献,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