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世博传奇》剧情梗概:大结局
从1851年的水晶宫开始,世博会走过了159年。人类的智慧在这里结晶,科技与文明在这里汇聚,不朽的建筑,神奇的发明,美妙的艺术,伟大的理念交相辉映。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专题部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专题片《世博传奇》,将带领观众开启岁月之旅,奥妙之门。
《世博传奇》是一部讲述世博会159年历史的传奇故事短片,突出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揭秘性,通过大量原始影像等资料素材的呈现,辅以人物采访,用讲故事的方式回溯世博会的历史,通过生动的细节、动人的故事,串起世博发展历程,及其与人类文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时代人物等关联。节目将分为世博回眸(历届世博会介绍)、世博与中国、世博与发明、世博与建筑、世博与名人、上海世博会等系列主题。
节目中集纳了丰富翔实的世博会历史影像、图片、文字资料,并采访了世博局官员、专家及当事人,展现历届世博会故地及上海世博会现状,融入精彩的动画特技制作及世博歌曲等元素,将为观众呈现一本“万花筒”式的通俗、普及、有趣的世博电视读本。
电视剧《世博传奇》分集剧情介绍:
《世博传奇》第一集 走近人类150多年发展史
承载着欢乐和期望,世博会这个游历世界各地150余年、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火花的奇幻之梦,将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的浦江两岸拉开帷幕。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世博会。
150多年世博会的艰辛历程,承载着的是国家与国家的沟通,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科技的进步与繁荣和人类对未来美好世界的畅想。从今天起,《世博传奇》将带您穿越时空,在百年世博的画卷中酣畅游历,了解世博、品读世博。
世博会的全称是世界博览会,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览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此后一百五十多年间,世博会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
19 世纪的早期世博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的630吨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的电梯、缝纫机;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的电动马达;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的电话、留声机……新发明和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在世博会的舞台上挥洒着人类的智慧。余秋雨,著名学者
它主要是展现工业化时代世界规模的产品的交流和新的文明生态的展示,这很重要。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外贸的情况和信息交通的情况和现代不一样,这一展示就很壮观。
进入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连续两次世界大战使世博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6月14日,巴黎沦陷,在这之后世博会一度中断18年,直到1958年各国才在布鲁塞尔举办了二战后的第一届世博会,展区中央一个巨大的原子塔表达了关注人类安全、和平应用原子能的强烈愿望。
20世纪下半叶,人类从科学崇拜转向科学反思。“可持续发展”的口号日益响亮。 1974年,离西雅图只有一百多公里的斯波坎举办了一次世博会,它以“无污染的进步”为主题,第一次明确地将环境问题作为世博会的主题,掀开了世博会历史新的一页。
罗伯特•伦代尔,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斯波坎世博会它要人们深刻思考人类行为的后果,思考技术和工业对于环境造成的后果。同时它又不是一次旨在完全否定工业和技术的世博会。
进入21世纪,世博会更加侧重于人类自身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探索。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涉及“人类——自然——科技”的讨论;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提出“自然的睿智”的阐释;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推出“水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10年,上海开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是150多年来首次选取“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洛塞泰斯,国际展览局秘书长
我认为上海世博会将通过这一主题,为提高全球的城市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吴建中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提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它不是哪一个人灵机一动的结果,它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关,它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共同关注。
《世博传奇》第二集 月亮石在大阪大放异彩
上海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但对很多人而言,“世博会”仍然没有掀开她神秘的面纱。在世博会上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跟一般的展会相比,世博会又有什么独特的个性呢?一百五十多年来,世博会的与众不同在于,她始终承载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神圣使命。
余秋雨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世博会)一个是世界观念,虽然在一个国家办,在一个城市办,但是严格讲起来是全世界的节日,世界观念。第二个是创新观念,它呈现出来的是最新产品,这是从世博会开头,水晶宫的时候已经体现出来了
1851 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王室园艺师帕克斯顿以美丽的王莲为外观创意,设计出了美轮美奂的“水晶宫”。这个无与伦比的建筑主体为钢铁结构,外墙和屋面由明亮的玻璃构成,在以石质建筑为主的十九世纪,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独特的建筑形式。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还第一次展出了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从此,世博会就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这些伟大的发明展现了鼎盛时期英国的工业文明,也实现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梦想:“办一届能够展示全球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性的博览会”。这届博览会从此确立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进步。
早期的世博会主要是对科技成果的展示,也是展示发现、激励创新的舞台。赖以支撑我们现代生活的很多重要发明,都与世博会息息相关。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首次展示了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和贝尔的电话。1878年巴黎世博会首次展出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改良版留声机一经展出就引起了轰动。人们戴上像听诊器一样的听筒,立即听到了极其清晰的说话声、交响乐队的演奏声和歌声。为了聆听留声机,人们甚至不惜排上3个小时的队。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展出了第一辆奔驰制造的汽油发动的汽车,从此揭开了汽车时代的序幕。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1962年西雅图专业性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进入宇宙;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年的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了世博会的全部历史。
R•伦代尔 加拿大蒙大拿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仅仅创造新的精密的发明,这并不具备让人类血脉传承的魔力。对我来说,世博会研究中最突出的是:人类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而这样的成就恰恰为世博会所传承。
世博会传承至今的魔力,在于她日益成为增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加强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平台。1970年3月,日本举办了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的大阪世博会,当时,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
久岛伸昭,日本电通公司上海世博会项目工作室室长(剧情频道 电视节目表)
在1970年大阪世博之前和外国人的接触比较少,通过大阪世博很多人才真正的和外国人有了接触和沟通。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日本1970年大阪世博会过后,它是把整个国家的发展提前了十年,而且真正融入了世界。这个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在大阪世博会上,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示了这件令世人瞩目的展品——月亮石。这是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从月球带回地球的礼物。大阪世博会开幕之初,月亮石在美国馆展示。从月球辗转来到地球,月亮石的光芒使众多人间瑰宝黯然失色。两个月后,月亮石被移至日本馆展示,这折射出世博会消弭国界、崇尚交流的特质。
关于世博会上不同文明间的交流还有这样一个趣闻。蛋筒冰淇淋来源于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东薄饼和美国冰淇淋的“邂逅”。在当时熙熙攘攘的世博园区内,来自叙利亚的欧内斯特正做着祖传行当——贩卖中东甜品,欧内斯特旁边站着的是冰淇淋小贩阿诺德。一天中午,阿诺德盛冰淇淋的杯碟用光了。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欧内斯特随手将自家薄饼卷成了锥形筒递给阿诺德。不料这种可食用的冰淇淋筒大受欢迎,圣路易斯世博会结束后,欧内斯特就与人合伙开创了公司,蛋筒冰淇淋随即风靡全美市场甚至世界。
近年来的世博会不但关注我们生存的世界,而且开始探索和畅想未来的世界,对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吴志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世博会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完成几十年的梦想,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建设和行为方式。
2010年,见证工业文明进程的世博会,首次来到了农业文明摇篮之一的中国。正在迈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上海,选择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是个首次出现在世博会历史上的名词。包括上海的“沪上•生态家”、中国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巴西圣保罗市的“清洁城市法案”、美国芝加哥市的“可持续城市,未来城市”等实践区,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解答一个共同的问题:什么是最佳城市?
每一届世博会,并不仅仅是为了一次展览,而是为了改造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而任何一届成功的世博会,不仅记录了现代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还同时凝聚了人类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会永不落幕。
《世博传奇》第三集 蒸汽机拉动时代进步
2008年4月,在繁华的商业街淮海中路,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心隆重开幕,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依次走进这里。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对世博会的历史并不了解,但展示中心一幅幅凝固的画面牵引着人们的思绪,穿越历史的长廊,回到第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伦敦。
1851年5月1日上午9时,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商界、政界代表人物50万多人聚集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中午12时,经过一年多筹备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在维多利亚女王威严的宣布声中拉开帷幕。
这是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在总面积为9万多平方米的水晶宫内,近两万家参展商的十多万件展品,呈现出一片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美妙图景。众多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是各式各样的机器设备。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所有的机器都在轰隆轰隆在那开着,展示出非常巨大的力量,那个力量是由蒸汽所产生的,我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动力就是蒸汽,在当时蒸汽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这是一次国家间实力的比拼,不是通过战争,而是以文明的方式彬彬有礼地较量:冒着白烟缓缓行驶的蒸汽机车;把人的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神奇的传话机;超过30个工人收割效率的麦考密克联合收割机等等。
凯瑟琳·霍尔,伦敦大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许多参观者在这里看到了他们平时绝无可能看到的商品,看到这些神奇的机器承担以往只能靠人工、而无法借助机械的帮助来完成的工作。
在博览会举办的140天里,前来参观游览的人数达到了600多万,这个数目几乎是当时伦敦人口的三倍。在人类历史上,除了战争和迁徙,人们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汇聚。
可以说,1851年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标志着人类大规模文明交流新形式的出现,同时,英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也进一步得以彰显。
在英国著名画家亨利·赛伦斯地描绘人类历史上第一届世博会开幕式盛况的这幅画上,细心的参观者们注意到,各国嘉宾中有一个身穿清朝官服的中国人。经过有关人员对史料的查询,中国方面当时并没有派人以官方身份参加这届博览会。吴建中,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我们经过考证发现这个中国人叫希生,希望的希,生命的生,他是当时停泊在泰晤士河畔一艘船上的中国人,这艘船叫耆英号。
事实上,世博会举办前,英国方面曾经向清朝政府发出过参加博览会的邀请,当时刚刚经历鸦片战争失败伤痛的清王朝并不理解万国博览会的真正含义,因此不予理睬。
在一些在华英国商人的促使下,上海商人徐荣村精心挑选的12包“荣记丝绸”和其他商家的棉花、茶叶、瓷器漆器等产品一同运到伦敦,以民间商家的身份参加了这届世博会,中国展馆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参观者。
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几乎使所有的英国人感到,他们走在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最前面。无比自豪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世博会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历史上最隆重、最辉煌的日子。”
就在英国女王感叹自己的国家强盛的同时,遥远的中国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痛。维多利亚女王做梦也不会想到,曾经拒绝参加伦敦世博会邀请的中国,在一百多年后的2010年,能够向全世界发出世博会的盛大邀请。
《世博传奇》第四集 新发明改变生活
纽约42大街的布赖恩特公园,闲适的民众在长椅上享受着阳光。而一百五十多年前,这里曾经矗立着一座宏伟通透的建筑,美国人在这里第一次演绎了美国式的世界博览会。这座建筑被称为纽约水晶宫,这届博览会被称为1853年纽约水晶宫世博会。
19世纪中叶,美国版图成倍扩大,经济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纽约已经成为全美的资本和贸易中心,这个多元文化聚集地需要最直接、最具效率的交流载体,世界博览会无疑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马丁·当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举办世博会也成为显示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用它来证明“我们也加入了发达工业国家的行列。”
1853年7月14日,纽约世博会开幕,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5272位参展商参加,不但参展国多于第一届,而且添设了农业机械产品和优良品种的展示。许多当代著名的国际品牌在这届世博会上首次露面,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迅速发展。
奥的斯(Oti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可以说,是1853年纽约世博会成就了奥的斯电梯。其创始人以利沙•奥的斯当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工程师。在水晶宫旁的观览塔,奥的斯站在升降台上,升到大家都能看到的高度后,突然下令砍断绳缆,台下的观众大惊失色。这时他设计的安全制动装置启动,升降台嘎然停住。奥的斯微笑着鞠躬说道:“先生们,一切平安。”正是这种带有安全装置的电梯,摩天大楼才得以崛起,现代城市才得以长高。
缝纫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 1853年纽约世博会上展出的胜家缝纫机,已经具备了此后一百多年间的家用缝纫机的基本功能,并引起了轰动。骄傲的俄国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命令工人为他的军队制作25万顶帐篷时,特地吩咐要使用胜家缝纫机。
1853年纽约世博会,因为展馆直接脱胎于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但又未超越帕克斯顿的原创设计,为此,被历史淡忘成为必然。但是,当年的“奥的斯”、“蒂梵尼”、“施坦威”等展品,还是凭借着直观的展示,在世博会平台的放大效应下,成为百年经典品牌。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 桑纳德 普拉萨德当时整个世界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发展拉动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发展是显著的,因此有太多可以展示的东西。
长达16个月的世博会上,纽约水晶宫吸引了几百万观众。水晶宫的主体虽然是钢铁加玻璃,但地板和天花板却是易燃的木料。1857年10月,纽约水晶宫突发大火,连同展品在半个多小时之内,化为一片灰烬。冥冥之中,它和伦敦水晶宫的命运竟是殊途同归。
人们对1853年纽约世博会褒贬不一,重要的原因是它处于两年前伦敦世博会的巨大阴影下,纽约水晶宫只是伦敦水晶宫的山寨品,还出现了屋顶漏水等情况。而 4854项展品,只有23项来自外国,几乎是23个参展国,一国一项。然而,纽约水晶宫世博会持续了近16个月,成为当时世界上接触面最大、沟通最直接的交流载体。工业革命大背景下的世博会,强化了人类的沟通、合作愿望,承载了人类文明的创意、技术和文化。
《世博传奇》第五集 世博与艺术在巴黎结缘(剧情频道 电视节目表)
走在繁华的巴黎街头,各种时尚元素比比皆是。这些现代的巴黎符号与古老优雅的赛纳河、法兰西帝国留下的辉煌建筑,以及街头巷尾的艺术氛围相得益彰,令世人流连忘返。而如果要追寻巴黎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还要从155年前的那场世博盛宴说起。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使日不落帝国在世界的威望大增,而这也让隔海相望的法国深受刺激。1853年,雄心勃勃的拿破仑三世便发布命令,宣布法国将于1855年在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并将在世博会期间举办艺术博览会,更全面展示人类的文明成果。
法兰西学院院士 让·皮埃尔·恩格来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拿破仑三世,想展示在其统治下,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百业待兴的法兰西,同时它正处于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特别应该关注的一点。这个时期法国想证明,它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
巴黎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不惜成本。他们在香榭丽舍大街和塞纳河之间,建造了一座比伦敦水晶宫规模还大的工业宫。然而当艺术与工业在世博会相遇,一场争论在所难免。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 吴志强当时从艺术圈的角度来说,认为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品,应该拿到神圣的卢浮宫里面,因为这里才是对得起全世界最好的作品。而皇家委员会认为,艺术品必须放到世博会里面去,和所有的各国家的展示放到一起。
最终,双方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做出让步,皇家委员会决定在距离工业宫不远处为艺术品专设展馆——艺术宫。
1855年5月11日,香榭丽舍大街人潮涌动,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来到工业宫,为世界博览会揭幕,共有超过2万人带着他们的作品和产品前来参展。
同济大学教授、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 吴志强巴黎世博会/虽然它也有亮点,比方说混凝土,比方说橡胶,都是我们今天工业文明不可缺失的内容。但是假如不把文化导入,整个世博会和前两届相比,那就是大大缺失的。于是艺术品当仁不让地成了这届巴黎世博会的主角。艺术宫里展出了来自29个国家2054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等5000多件作品。为了尽可能展现法国艺术的活力,博览会还给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这两位当时法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设了展览专区。但收获最大的却是作画30年仍无人问津的法国画家柯罗。博览会展出了柯罗6幅极富诗意的风景画,并得到了最高奖。
法国视野国际国际顾问 苗立伟当时巴黎沙龙展非常欢迎国外的艺术家,但是没有一个沙龙展能像1855年巴黎世博会给艺术家那么宽阔的一个平台,同时也给观众一个良好的机会,去学习、思索、比较各国艺术的特色。
这届世博会不仅成就了一个柯罗。一位叫沃斯的英国宫庭裁缝,也在博览会上脱颖而出。他展出了最新设计的礼服,几乎吸引了每一位女士艳羡的目光。沃斯请夫人试穿并展示服装的方式,也成为后来T台表演的开端。巴黎时装的繁荣由此开拓,沃斯也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时装之父”。
此外,在工业宫的四周,每十步就有一个小剧院,威尔第等著名音乐家都带着新作来上演。奥芬巴赫创造的歌剧新类型——轻歌剧就是诞生在这届世博会期间,歌剧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此往后,艺术成为世博会上不可缺失的要素。
《世博传奇》第六集 世博建筑让芝加哥重生
芝加哥,被誉为古老的博物馆之城,美丽的芝加哥河在城中蜿蜒穿梭,见证着这座城市一个多世纪的巨大变迁。芝加哥是美国的金融中心,有最正宗的爵士乐、有伟大的芝加哥公牛队、有风格各异的世界顶级建筑。然而,谁又能想到在一百多年前的1871年,一盏被奶牛踢翻的煤油灯几乎让整座城市毁于大火。如果不是1893年的世博会,谁又能想到曾经的废墟今天会是这番景象。
J 霍拉伯德
全国的建筑师都来到芝加哥帮助城市重建。芝加哥感到1893年的世博会是个机会,可以展示那个时期这座城市重建发展的一切。
规划1893年世博会的初衷是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因此本次世博会的名称也被定为世界哥伦布博览会。组委会从美国东、西部各挑选5名最杰出的建筑师,由伯纳姆领衔挂帅组成精英团队,把世博会园区规划成一座缩微城市。
世博会选址在杰克逊公园,它位于密歇根湖畔,占地278公顷。
设计者以白色十字状建筑作为主基调,精心建造了150座风格各异的宏伟大厦,气势庞大。园区设计依托水体,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建筑与水体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的态势,更为以后城市规划提供了方向。环绕密歇根湖而建的荣誉广场上5座巨大主展馆都被漆成耀眼的白色,凸显新古典风格的庄严与神圣,后人将它们称为“白城”。其中最为雄伟的是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品馆,它长1687英尺,宽787英尺,高125英尺,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建筑。世博会园区第一次完全采用人工照明,几十万盏彩灯装饰了整个会区,带来了灯光上下滚动的效果,夜晚灯亮起来如同白昼,给人以浓厚的节日气氛。
大道乐园上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菲力斯大转轮,史无前例地一举把36节座厢里的1440名游客送上了80米的高空。成为世博会上的一大奇观。J 霍拉伯德
在白城一切都那么美丽,人们从世界各地赶来一睹创新科技。从灯泡到整个展览,世博会重新点燃了人们的灵感和希望。创新、科技和都市化展示了这个城市的潜力。
也许正是从世博园区的建设出发,一个城市开始了她的新生。市民们的信心也许被白城的耀眼光芒鼓舞起来,他们把芝加哥50年的城市规划任务也交给了世博会的设计师,希望城市的新生命就此延续。
p 桑德斯基
如今芝加哥还有当时世博会留下的建筑,世博会帮助我们规划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湖滨,发展了我们的海滩和港口。
世博会的痕迹至今还是芝加哥的城市名片,当年矗立于河畔的世博会美术馆成了现在的芝加哥科学工业博物馆。
这届世博会作为十九世纪末城市美化运动的标志载入史册,对此后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和潮流产生了深远影响。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伟大的,这种伟大不仅仅因为城市的重生,而更在于从那届世博会开始,市民们心中重新建立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世博传奇》第七集 见证人类迈入航空时代
1944年年底,好莱坞经典音乐片《相逢圣路易斯》上映。影片以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美国人家庭的情感故事。而这部电影的主题歌《相逢圣路易斯》里经典的旋律,总能把人们带回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让我们去感受百年前那里的人们对盛大博览会的期待和热忱。
圣路易斯世博会是为纪念美国购买路易斯安娜100周年而举办,在展馆建设期间,主办方共雇用了2万名工人完成宏大的搭建计划。无论是展馆数量还是娱乐设施都是历届世博会规模最大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建华
圣路易斯城得名自法国路易九世的名字,所以耸立在世博园前方首先迎向游客的大雕像便是路易九世的马上英姿,该雕像现在矗立于圣路易斯艺术馆的正前方。
早在100年前,当美国人用1500万美元从拿破仑手中购置路易斯安娜的时候,这块面积达21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就从此成为了美国人心中的骄傲。 1904年4月30日,圣路易斯世博会拉开了帷幕。这是一届为庆祝圣路易斯市100岁生日而举办的世博会,几十万名宾客纷至沓来,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大的时刻。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建华(剧情频道 电视节目表)
当时,圣路易斯是美国密苏里州和整个密西西比河谷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当地制造业、运输业、商业、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世博会的诱惑着实难以抵挡,平均每天来圣路易斯游览的参观者就有10万多人。他们坐着船、乘着马车、搭着货车,络绎不绝地到圣路易斯来一睹盛况。
在各个展馆里的陈列品不是小尺寸模型,而是接近实景的农场、矿场、学校、火车、汽车等。各馆的展示对中产阶级或梦想成为中产阶级的参观者有很大的诱惑。
乔兆红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圣路易斯世博会它有一个特色就是观众进入展厅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材料,然后再经过一道道工序,博览会现场展示原材料变成了制成品,所以当然人们打开眼界非常震撼,然后投身到这个制造业,所以当时美国的制造业当时翻了很多倍。莱特兄弟在1903年的时候第一次试飞成功。一年后,他们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全世界宣告人类从此拥有了“天使的翅膀”,真正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当时,莱特兄弟第一架飞机的首次飞行,留空时间仅仅12秒,飞行距离36.6米。而到今天,飞机的最大速度可达每小时3000多公里,最远距离可达数万公里,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但正是当时莱特兄弟在世博会上宣告的那一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航空时代。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也效仿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辟了专门的游艺场,在百余个景点和娱乐场所中,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俗风情表演。主办方甚至从芝加哥搬来了“菲力斯摩天轮”,能够坐在摩天轮上俯瞰整个世博会园区,让每一位参观者兴奋不已。
如今,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繁华景象,我们只能从照片和影像资料中依稀看到。当100多年后人们试图从照片与影像中重温当年场景的时候,依然会为其中的经典而感到欣喜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