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夜
1月12日,国内“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以及中国作协会员、资深游戏女玩家陈岚对目前“网瘾”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辩论。
在这场“网游是否该被封杀”的辩论赛中,双方各持己见。陶教授认为:网瘾导致青少年堕落甚至犯罪,只有通过分级制度才能有效治疗网瘾。陈岚则认为:网瘾不能完全称之为瘾,问题少年不是因为沉迷网络导致问题而是在其他方面得不到关爱,除了为游戏分级之外,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不要“妖魔化网络”。辩论视频在网络上公布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网游成瘾的激辩
作为一场辩论赛,以“网游是否该被封杀”为辩题是没有辩论意义的,因为没有争议性。自然而然双方的辩论自然归结到“网瘾”问题上。
对于“网瘾”,09年11月4日,卫生部出台《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明确否认将“网瘾”当作一种疾病,并严禁体罚等方式“治疗”网络使用不当者,严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如封闭、关锁式干预)。
至此,对于对争议了近半年的“如何戒除网瘾”讨论,可以告一段落了。而在这份权威指导意见中,卫生部只是明确否认将“网瘾”当作一种疾病,而并未对“网游是否成瘾”进行表态。
而“网游是否成瘾”这个话题也成了该场辩论赛双方争执的焦点,纵观整场辩论,双方的话题多围绕此进行。
陶教授说: 青少年沉迷网络是错的;陈岚说: 网瘾完全不能称为“瘾” 。
陶教授说: 不良的网络游戏是陷阱;陈岚说: 这只是因为没有分级制度。
陶教授说: 我解救沉迷游戏的孩子;陈岚说: 游戏是我生命的重要部分 。
陶教授说: 不少孩子因网瘾而辍学;陈岚说: 盖茨也因沉迷电脑辍学过 。
陶教授说: 不良网络游戏就是毒品;陈岚说: 玩网游绝对不等同于吸毒 。
陶宏开说:分级是防治网瘾的好方法;陈岚说:更重要的是别妖魔化网络。
双方的观点各持己见。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的角度和立场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权利,广开言论才能统筹兼顾。热议的背后更需要社会和网游产业冷静反思。
两代人的文化冲突
每个社会都有时代之痒。每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从残缺到完整并伴随着争议。不置可否,对于刚走过十年的中国网游也是如此。看似增长势头强劲的网游产业并非十全十美,还存在诸多病症,产品同质化、宣传低俗化等等。新生的网游产业需要的规范和引导,而不是为诸般的社会问题背黑锅。
回头看看“网瘾”的一路争议,与80后当时遭遇的“早恋”问题如出一辙。那么究竟是“网瘾”本身的问题,还是孩子和家长两代人文化冲突的产物?
一位玩家向笔者表示:“当子女所热衷的网络生活方式不被家长们所理解的时候,年轻一代这种新的娱乐方式变成了不容于上一代人的“亚文化”,而“网瘾”少年的“杯具”就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网瘾”陶教授的博客上那么多的玩家在叫骂,但是在电视辩论节目《民生大议》的现场上却有95%的观众支持,因为这些观众是家长。”
随着网络的进步,这种年轻一代的这种“亚文化”与上一代人的“主流文化”形成剧烈冲突,最终不可调和。
“家长们的“主流文化”是: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读书,把书读好才有将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读完小学、中学、大学,日后有一个风光的工作。孩子们却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厌倦了应试教育。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人生,为何要为父母的要求买单?”业界评论人士认为。“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好成绩,当学习上的失意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频受欺辱时,在家中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关爱,于是难免会沉迷虚拟网络的那仅存的自在。孩子们的思想还不太成熟,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只得到网上寻找精神避难所。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屡遭鄙视和排斥,在网络上却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响应。孩子们对网络的迷恋,是教育的盲点和交流的缺失导致的。”
正如辩论双方所强调:孩出现问题,家庭是首要原因。“网瘾”不是问题,两代人的文化冲突才是根本问题。
冲突的调解,需要双方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对于父母来说,网络信息化是将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此时你们所觉得的“亚文化”在将来可能一跃为主流文化,成为引导历史前进方向的时代潮流。也许当“网瘾”成历史的时候,那就是“网盲”热议的时候。所以,对于子女不是一味的禁止其上网,而是引导其上网,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需要更多的站在上一代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少一些“愤青”的情绪。愤怒和叛逆只会激发问题而无法解决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终究不是“洪水猛兽”,“网瘾”也只是过眼云烟。“陈岚”们,请给“陶教授”们多一些理解;“陶教授”请多和孩子们沟通,网络时代少不了网游!而“不打怪、不升级、不PK”的网游暂时是不存在的!对于网游厂商来说,应该多承担起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言商也需言德!这将有利于改善自身的行业形象,避免成为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