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国手机行业的领军人物、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立荣来到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现场。在“绿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方向的时刻,他希望找到一条利润与环保平衡的“绿金之路”。
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他坦言,中国手机市场尚未形成“绿色”消费需求,领军企业目前要做的是技术储备。
《21世纪》:你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如何?中国手机行业是否已经开始了“绿色发展”?
刘立荣:实事求是地讲,和我一样,大多数手机生产商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尚处在启蒙阶段。低碳和企业业务的关联还在学习中。与此同时,在中国手机行业,“低碳”、“绿色”等环保概念转化为广泛的消费需求尚需要一段时间。
一旦“绿色”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焦点,形成了市场需求,金立当然会积极发展绿色技术,进行市场推广。现在,我们还不得不考虑在市场利润和绿色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作为代表厂家,金立正致力于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和心态准备。我们经营过手机回收业务。在手机电源选择“绿色化”(例如,采用太阳能电池)和制造材质“绿色化”方面,金立都会做好准备。我们也会和手机设计商合作,在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的平衡下,推动手机行业的“绿色发展”。
《21世纪》:中国手机厂商应该怎样选择未来的发展战略?
刘立荣:以金立为例,金立首先要成为手机制造大厂,要形成规模。这是行业形势决定的。手机市场上出现了品牌有集中趋势。没有规模的厂家必然会被淘汰。中国手机市场已经形成三家国外品牌,五家国内品牌竞争的格局。
在形成规模后,就需要从手机制造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化。规模再大,最多也就是赚个加工费。手机硬件背后的内容服务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手机厂商未来的前途所在。
现在3G手机火热,除了应用界面更人性化外,3G的成功就在与IPhone等智能手机提供的内容服务。内容服务是手机的整合能力,需要软硬件的支持。
和Nokia等国外手机巨头相比,我们更了解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开发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价格适中的服务内容,就能在和国际厂家的竞争中,作出我们的竞争力量。